第(1/3)頁 案發現場。 肖堯瞅著地面上尸體被搬離后,一處處被標記出來的血跡。 那是他用手槍連開三槍擊斃一名頭套男,尸體流出的血跡。 但此時,他的表情無比平靜。 13歲那一年,從第一次接觸刑事案件開始。 身為警察的爺爺和父親,教會他一個道理。 慈不掌兵,善不從警。 好人是做不了警察的。 因為在壞人的眼中,好人的仁慈是無比可笑的。 還記得爺爺曾經和他說過一起親身經歷的案件。 那一年爺爺22歲,剛成為正式警員不久。 有一名‘師父’,負責帶他查案。 當時年代治安比較亂,刑警需要隨身攜帶配槍。 那起案件是一起持槍搶劫案,嫌疑人是名悍匪。 說巧不巧,爺爺和師父居然發現了悍匪所在地。 因當時通訊不發達,無法呼叫支援。 擔心悍匪可能會逃離,二人決定實施抓捕。 隨后,爆發槍戰。 悍匪突發狂暴,要對附近的一個孩子下手。 師父下達擊斃命令后,沖向那名孩子,準備擋下子彈。 而爺爺卻因心慈手軟,兩槍擊中了悍匪的大腿與小腹。 并沒有對悍匪的腦袋和胸口開槍。 結果…… 子彈雖然打中悍匪,可悍匪還是連開數槍,打中師父。 師父犧牲了。 當時的爺爺差點崩潰瘋掉。 瘋狂的開火,擊斃了悍匪! 那一天,爺爺對他說,“小堯,如果以后做了警察,千萬要記住。你要比壞人心狠、要比壞人血黑、對待壞人千萬不要有半分仁慈心理。當你發現壞人具備武力時,那你就要無所不用其極的殺死他,不能給他任何造成危害的機會。否則,你、同事、普通民眾,隨時會有流血死亡的風險,這是一句忠告,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忠告!” 同樣是從13歲開始,足足五年。 肖堯親眼目睹了一具具警察的遺體,被推進焚化爐。 老爸告誡他,“面對歹徒、罪犯、惡人,永遠不要抱有仁慈心理,你要隨時隨地防范他們暴起傷人。而阻止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當場擊斃,不要給他們任何作惡的機會。當然,這一點和我們做警察的宗旨不符。可是……” 指了指焚化爐,老爸滿臉哀傷,“卻可以盡量避免你自己,或者是你的同伴,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好人真的不合適做警察,那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負責!” 有人會說,肖堯的爺爺和父親的想法有些極端了。 可那些人從沒想過。 每年有多少警察因公殉職,有多少警察因公傷殘? 有對壞人仁慈的想法,為什么不去關心一下警察? 難道在某些人的眼里,警察就該死,就該受傷嗎? 在長輩們耳提面命的教育下,肖堯面對壞人的心理又會是什么? 六小時前,被他當場格殺的兩個套頭男,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 肖堯的眼睛正盯著地面。 看一些腳印。 “顯印劑有嗎?” 許久,肖堯看向兩名正用奇怪眼神望著自己的國安警察。 一名警察離開。 兩分鐘后,這名警察拿來一個‘噴霧壺’,遞了過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