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宦官不早朝-《大唐頑主》
第(1/3)頁
除了早朝上的幾名內謁者以外,大唐宦官幾乎不早朝。
說得好聽些是“不必”,說得難聽些是“不準”。
大唐律令如此,意在約束宦官權利,以防其干政亂政,但自玄宗之后,宦官權利日盛,甚至一度左右新君承繼之事。
既然勢大,便一定會有趨附之人,正因如此,宦官雖不得早朝,但對于早朝之上發生的一切都了若指掌。
李扈的風波尚未完全褪去,馬元贄卻得到了另外一個消息。
同樣發生在早朝,同樣源自一封奏疏。
只不過這封奏疏看上去與王宗實和馬煜二人沒有任何關系,與馬元贄與仇士良更談不上什么聯系。
奏疏來自于李湞。
鑒于吐蕃內亂日益漸深,李湞建議提早對河西用兵。
不僅如此,李湞甚至還對此做出了相對周密的部署,包括調動靈武(原朔方)、涇原、鳳翔、西川等四鎮共八萬兵馬,靈武節度使米曁為甘涼道行軍總管、鳳翔節度使石雄為岷成道行軍總管、西川節度使李回為松維道行軍總管、涇原節度使史憲忠為會原道行軍總管,四道以征西大元帥史憲忠為首,兵分四路進擊吐蕃。
李忱看到這道奏疏后沒有說話,而是讓內侍一字不差地誦讀了一遍,李忱并沒有明確表態,而是以廷議的形式讓文武百官各抒己見。
當然,讓馬元贄真正感興趣的并非廷議本身,而是這道奏疏的作者。
顯然,李湞身為幽州行軍司馬,在朝中并未擔任任何職位,而幽州又與河西相隔千里,按理說這道奏疏滿朝文武任何一人都可以上,但唯獨與李湞沒有半點關系。
更重要的是,李湞目前是因王宗實一案有所牽連才被留在京城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還沒有洗清自己的罪名。
既是戴罪之身,那么自然應該是努力去洗清自己的冤屈才對,但卻又毫無緣由地上了這么一道奏疏。
其中緣由便值得讓人細細揣摩一番了。
馬元贄想不通李湞有什么理由去這么做,因為一旦對河西用兵,表面上看來與自己沒有關系,但事實上神策軍必須做好隨時出兵的準備。
因為雖說要調集四鎮八萬兵馬,但誰也說不清這四鎮中誰會真出力,誰又只是逢場作戲。
介時一旦兵力不足,神策軍的作用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台县|
新安县|
马边|
麻阳|
河池市|
镶黄旗|
永寿县|
金溪县|
昌吉市|
双峰县|
宽城|
通城县|
定兴县|
南陵县|
华容县|
南华县|
屯留县|
闵行区|
永丰县|
沐川县|
交城县|
阿尔山市|
上杭县|
安义县|
荆州市|
济南市|
朝阳市|
栾城县|
绿春县|
隆回县|
五峰|
德保县|
老河口市|
鄂托克旗|
三原县|
石泉县|
仪征市|
梁平县|
静乐县|
邵阳市|
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