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藩鎮大亂-《大唐頑主》
第(1/3)頁
既為耳目,行的自然便是耳目之事,李湞并沒有讓骨朵達親率右軍,畢竟盧龍軍與骨朵達并不相熟且又為藩將,難免會令眾將不服;二來則是因為骨朵達勇猛有余而謀略不足,若是遇到什么突發事件恐難以做出正確決斷。
而相比骨朵達而言,那名旅帥無疑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旅帥名為王振,在盧龍軍內任職多年,原本不過是一名騎營隊正,在會昌三年盧龍軍北擊回紇時因立“跳蕩功”(跳蕩功:臨陣對敵,矢石未交而先鋒挺入,繼而破敵者)而被張仲武擢升為正五品的旅帥,麾下五百精騎均是那時起便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而至于其他騎營士兵對于王振這般靠著軍功而上位的主將自然心服口服。
且王振雖在張直方麾下,但脾性與張直方截然不同,最重要的一點是王振比張直方更懂得體恤士兵。
為軍者,令出而行,再出而止,雖然王振對于李湞這種近乎送死的做法并不贊同,但主將命令已下,自己便是再心有異念也不得不全力而為。
然而讓王振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行蹤早已被駐守在鹿城以西的“耳目”打探得清清楚楚,就當王振繞過鹿城之時,整個深州的烽燧便已燃起了滾滾狼煙。
不過這卻并非王振的疏忽,因為繞道鹿城就不可能不驚動西部守軍,盡管王振此前已向李湞提起過整個路線的弊端,但李湞還是決定繞道鹿城,對于李湞的決定,王振不解,但卻并無異議。
因為,他是軍人。
但是令王振如論如何也不曾想到的是,深州三十六所烽燧盡數燃起之后,不明所以的冀州、趙州境內烽燧也相繼燃起,而臨近冀州的邢州,臨近趙州的滄州、德州也相繼派斥候前來打探。
而邢州、滄州、德州的斥候在附近接連搜尋打探一日后一無所獲,因為就連冀州、趙州都尚且不明所以,更遑論距離深州數百里之外的其他三州了。
然而也正因如此,三州守軍毅然決然地將自己轄區的烽燧點燃,畢竟對守軍來說,錯報敵情至多挨一頓板子,但發現敵情而未報者卻是要殺頭的。
就這樣,因為深州安平縣劉貫的一個小小舉動,因為李湞一個看似再普通不過的小小“錯誤”,頓時引得河北中部整整三鎮六州的烽燧狼煙四起,不明所以的成德軍、盧龍軍,乃至魏博軍迅速調集軍隊準備迎戰。
雖然至今尚且不知敵軍何在,但面對四處燃氣的烽燧狼煙,沒有人膽敢冒這個風險繼續靜觀其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东县|
库尔勒市|
石门县|
乐昌市|
嫩江县|
施秉县|
延吉市|
民丰县|
诸城市|
浏阳市|
曲水县|
新宾|
柏乡县|
上栗县|
新郑市|
吴川市|
荥经县|
玉溪市|
合川市|
方城县|
清丰县|
阜康市|
贺州市|
浏阳市|
桦南县|
塘沽区|
夏河县|
连平县|
通许县|
桐乡市|
阳原县|
环江|
邵阳县|
连江县|
华池县|
昌宁县|
天津市|
德保县|
井陉县|
绥宁县|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