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白了,男子的胡須就像女子的發髻樣式,總要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年輕人以無須為美,老人則以蓄須為美。 如此說來,此人應是一位中年男子,年齡在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 雕像有三丈之高,其腳下一圈堆滿了正在燃燒的蠟燭,少說也有數百蠟燭,使得雕像好似立在一個完全由燭光構成的蓮座之上。 在雕像前是一個祭壇,上面堆滿了人頭,有年歲久遠已經化作骷髏的,沒有半點皮肉,也有剛剛斬下不久的,雙目還未合上,眼神空洞,表情驚恐。 祭壇前跪坐著一個僧人,背對著中年男子,雙手合十,閉目誦經。 中年男子仰頭望著神像,說道:“看起來,進展得還算順利。” “有一個阻礙。”僧人沒有起身,也沒有回頭。 “阻礙?”披著斗篷的中年男子收回視線,嗓音低沉。 僧人說道:“我們可以借助無數生魂的力量在短時間內打破人間的限制,可天道規矩在上,哪怕是長生之人也無法違抗,所以還需要一個合適的容器,以此來瞞天過海,躲避天道的鎮壓。這就像前朝時的過厘關,律法中有漏洞可鉆,前提是得有一個秀才。” 按照前朝大魏律法,秀才可以佩劍出行,不需要路引,過厘關不需要繳納厘金。 有些客商過關的時候,為了省錢,便花錢請秀才出面過關,從金陵府到帝京城,最短水路三千五百里,要過十二個鈔關,交費三百五十文左右,平均每里路一文錢,請一位秀才,則只要一百文左右。 只是本朝已經廢黜此法,故而僧人才要刻意強調前朝的過厘關。 “一個容器,沒有問題。”中年男子不以為意道,“我手下有幾個虔誠信徒,十分愿意為了‘神降’獻出自己的性命。” “他們恐怕派不上用場。”僧人抬頭望向六臂女子的雕像,“這次的‘神降’遠勝以往,降下的神力與以前降下的神力不是一個等級。所以需要的容器必須十分堅固,要么是一位天人,要么是體魄特異且心志堅韌之人。” “體魄特異,還要心志堅韌。”中年男子沉吟道,“這也是道門靈官所需要的條件,這種人大多去了道門,甚是少見。不過我會盡力去找的。” 一名士紳和一名書生出現在披著斗篷的中年男子身后。 中年男子隨口問道:“圣女的傷勢如何了?” 士紳回答道:“不容樂觀,雖然性命保住了,但四串性命交關的神賜流珠徹底被毀,以及那處箭傷,使她遭受了重創,短時間內都無法出手。” 中年男子沉默了片刻,說道:“少了一人,還剩下六人。希望這兩個道門高手只是路過而已。” 士紳問道:“如果不是呢?” 中年男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他們現在去了哪里?” 士紳道:“兩人剛剛分開了,一人留在城內,似乎打算去百戶所,另外一人則出城去了青白觀。” 中年男子吩咐道:“通知‘道士’和‘皂吏’,先不要妄動,以監視為主。” “好。”士紳應了一聲,轉身向外行去。 …… 張月鹿獨自一人來到了百戶所,出示表明身份的箓牒之后,見到了本地的青鸞衛百戶羅驍。 雖然青鸞衛不在道門的體系之內,但按照慣例,張月鹿對等千戶,所以羅驍的態度還是頗為恭敬。 張月鹿沒有兜圈子,取出那顆頭顱,大概說了古廟的經過,并且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想要看一眼尸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