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幕鏡頭倏然一轉,自畫面盡頭緩緩走出一個衣著樸素但氣質凌厲的男人。
他像是一桿槍,亦或是一柄刀。
鋒芒不掩,直直的刺入人的眼簾。
天幕前,不少人都神色恍惚了一剎。
有人低聲道出了他的名字。
“王安石……”
北宋仁宗年間的又一位奇人。
他的歲數要比蘇軾大一些,因為天資異稟,二十一歲那年便中了進士。
雖說沒趕上龍虎榜這趟車,但絕不代表王安石的才學能夠被忽視。
【1042年,王安石二十一歲,進士及第,位列甲榜第四名,自此開始了一生的仕途。】
很巧的是,那一年,恰好是范仲淹大刀闊斧在朝中掀起慶歷新政的前一年。
彼時,他剛入官場,就目睹了這場影響了他終身的巨大風暴。
范仲淹如一葉扁舟,孤身對抗巨大的海嘯,那單薄的背影站在朝堂的最前列,每每總讓他看的出神。
改革是殘酷的。
當范仲淹大刀闊斧的清算不稱職的官員時,有人也在朝中斥責他。
“你可知,這一筆勾下去,就會有一家人痛哭!”
王安石站在朝臣末端,面皮繃緊了一剎,徒生憤怒卻不知因何而起。
下一瞬,他聽到了一道平靜的回答。
“一家哭,好過一個地區的百姓哭。”
這回答,何等振聾發聵。
王安石一口氣緩緩吐出去,雙目明亮如繁星。
他想,是了,我就是要成為這樣的官員。
“范仲淹、范仲淹……”
他喃喃著這個名字,每次上朝都帶著期盼的四處觀望,待到看到那個單薄的身影時,就會滿懷欣喜,憧憬萬分。
年輕的王安石也有自己的驕矜。
“哼,總有一天,我會憑自己站在你面前!!”
可他沒等到那一天。
1043年,慶歷新政轟轟烈烈的拉開序幕。
短短不到兩年,便畫上了句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