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皇帝被架空到這份上,換做尋常皇帝,恐怕此時早暗地里怎么琢磨著收攏皇權,先拿哪個臣子開開刀了。 但,這是宋仁宗。 前有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情在,后有宋仁宗這位哪怕縱觀歷史長河也排得上號的仁君,此事便不顯得奇怪了。 在各朝都忙的熱火朝天的同時,天幕也在靜靜的醞釀。 各朝自有人時時負責盯著天幕以及時通傳,于是當天幕上黑屏顯現出些波紋動蕩的一瞬間,歷朝便迅速注意到了。 “天幕……又有畫面了!!” …… 天幕波紋悠悠蕩開。 在無數人的凝視中,畫面漸漸清晰。 一個身著漆黑和正紅交雜的肅穆背影浮現其中。 那身影威嚴肅穆,帶著凌厲無比的氣勢,單單是一個背影,便教人頗有些膽寒! 這份氣勢確實獨特,不像是那種純然煞氣,是一種純粹的肅殺之氣,但卻帶著一股正氣凜然感。 這氣勢說武官實在不太像,但要說文官……更不很像了啊!! 就在眾人猜測紛紜之際,畫面中那人緩緩回首,漆黑剛硬的面容驟然清晰。 其他王朝的人尚且倒吸一口冷氣暗地猜測,仁宗一朝已然包括皇帝在內全數僵硬了當場。 有人喃喃,“是他啊……也對,該有他才是。” 仁宗深吸了一口氣,默默抹了把臉。 “不愧是朕的,包……龍圖。” 此人,正是包拯! 縱然仁宗一朝名人輩出,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名動史冊人盡皆知的人物,但無論如何,都絕繞不開這位! 包拯包青天,清廉公正的包公,這一位在民間的聲望恐怕就是連蘇軾都要退避三舍! 黎民百姓不通書文,甚么詩仙詩神的,管你如何名動天下,但大字不識幾個的庶民不認識就是不認識。 但包拯不同。 談起來,他仿佛沒有什么能拿出來便震天動地的功績。 生在人杰輩出的北宋王朝,他也仿佛沒有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般讓人讀之便心潮澎湃的宏大志愿。 他淹沒在其中,好像并不起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