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衛青的這場勝仗之中,有一個人值得一提。 他一開始派出去的前鋒,“飛將軍”李廣。 若說此人,在衛青霍去病沒有出名之前,他在匈奴那里的震懾力還是很強的,亦守衛了大漢邊境不知多少年也。 但衛霍橫空出世,漢之一朝由守轉攻,他的鋒芒便被徹底壓制了下去。 他與其說是運氣不太好,不如說是壓根不適合作為攻城之將。 無論是在漠南之戰還是河西走廊之戰,李廣的名字都有出現,但是毫無疑問都交了一個極臭無比的答卷(不是走丟了,就是在走丟的路上,就是張騫帶路也能丟的那個將軍)。 在衛霍這兩個仿佛開了地圖掛的究極外掛之王對比之下,他的爛仗更顯得罄竹難書。 這一次漠北之戰,漢武帝本來不打算用他了,但是李廣苦苦哀求漢武帝再給自己最后一次機會,劉徹無奈之下只好又讓他跟著去了。 為了防止他壞事兒,特地讓更為穩重的衛青看著他。 衛青也算是敬重這位老將軍,給了他這樣一個相對而言算是重要的任務,只要他能好好的完成,必然能挽回不少聲名!! 李廣于是帶著衛青撥給他的幾千精銳慷慨激昂的去打先鋒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 您猜怎么著? 這位“飛將軍”李廣,一脫離大部隊,華麗麗的又走丟了。 不可謂不是出師未捷臉先打,長使李廣淚滿襟啊。 【等到衛青打贏了回來,在路上碰見了這個可憐巴巴走丟在大漠的“飛將軍”,才終于將這支先鋒小隊回收。】 李廣心灰意冷,羞愧難當,選擇了拔劍自刎。 臨死時,他說道:“失道皆我之罪,與他人無關。” 當這位曾經也作為大漢壁壘煊赫一時的“飛將軍”人頭落地之時,天幕前的眾人都不由得有些失聲。 劉徹掩面長嘆一聲。 “李廣啊李廣……” …… 天幕畫面轉過。 屬于衛青的畫卷落幕,鏡頭很快轉移到了另一位主角的身上。 ——霍去病。 明媚的少年披上戰甲,眉眼轉瞬間便肅殺下來!! 他持槍而立,揚著腦袋語氣鏗鏘!! “不滅匈奴,我不成家!!” 帝王寶座上的武帝支著腦袋看他,眼中是幾乎化為實質的慈愛。 此般少年,如何能不讓人喜歡? “好!朕就在這里等著去病的凱旋!!” 【因霍去病出代郡后需要跋涉較遠,武帝為了讓霍去病沒有后顧之憂,為他耗巨資準備了數不盡的軍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