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嘉佑四年,三月開春。 李元昊正式下達旨意,命野利遇乞撤軍。 同時,派遣使者前往大周,商談罷兵事宜。 西夏皇宮內。 李昊、沒藏訛龐等幾位大臣,正站在李元昊身前,商議著如何處置野利遇乞一事, “陛下,野利遇乞故意貽誤戰機,導致我軍不得不撤兵,按律當誅!” “陛下,我大夏將領,多以野利氏馬首是瞻,如今野利旺榮一死,若處決野利遇乞,唯恐引起震蕩。” “為今之計,應以安撫為主!” “安撫?野利之心,路人皆知,如何安撫?當處決!” “...” 李元昊聽著這些大臣吵成一團,心中也沒了主意。 野利遇乞不是眼前這些文臣。 殺了他,搞不好,真要出大事。 無奈,李元昊鄭重決定,讓野利遇乞鎮守西涼府,無詔不得回京。 打算以蠶食之策,逐漸削弱野利氏在大夏的影響力與實力。 -------------- 嘉佑四年,三月下旬。 野利遇乞撤兵。 為時近兩年的代州之戰宣布結束。 關內。 張輔準備班師事宜。 他向衛淵說道: “功臣名單,以快馬加鞭,送往京都。” “為師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衛淵作揖道:“請恩師直言。” 張輔點了點頭,“你如今已被陛下封為伯爵,且年少成名,又立陣斬七將諸功...” “若是陛下再行賞賜,可能就是侯爵了...或是如當年狄公一般,賞你高官厚祿...” “但是,太早入中樞,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衛淵若有所思,“您是想說,讓學生不要過于冒進?” 張輔笑道:“無論是在軍中,還是朝堂之上,其實都適用于兵法。” “你是個聰明孩子,這事,你自己決斷,為師只能說到這里。” 衛淵深呼吸一口氣,鄭重其事道:“謝恩師教誨!” 張輔說的沒錯,以衛淵這個年齡,著實不易過于冒進。 畢竟,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有個長輩在身旁時刻照拂,就是好啊。 四月初旬,衛淵等一眾功臣,隨張輔班師回朝。 京城...衛淵將在這里,有著全新的開始。 -------------- 與此同時。 大周,汴京,皇宮。 朝會之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