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眼看日子越來越有奔頭,馮氏心里也舒坦。 可在看到老五身上,那洗到發白的衣裳后,馮氏又不免心酸。 “光能吃飽肚子算啥?瞧你沒出息的樣兒。”馮氏憐惜地摸摸他的頭。 “娘這幾天還要再買些布,給你們都做兩身新衣裳,咱的日子還能更好呢。” 想當初,老五出生那年,正好趕上分家。 姜老太太攥著六十畝的地,兩處大宅屋,還有八十多兩的銀子,卻寧愿拿出三十兩貼補她娘家侄子,也不舍得分給三房半兩。 至于耕地,更是連一畝都不給三房。 逼得馮氏也來了志氣,她和姜大山先租了地種,勒緊褲腰帶,掙的錢不舍得花,只為了能買上屬于自家的地。 地,就是莊稼戶的底氣。 只是等好不容易置辦上地,本以為苦盡甘來了,偏又趕上旱年,依舊只能過得緊巴。 家里窮,孩子們的衣裳都是互相撿著穿,洗到快爛也不舍得扔,其中老五就最苦了,長到現在都沒做過半件新衣。 馮氏雖不是個矯情人。 但是當娘的苦了孩子們,心里難免過意不去,眼眶也不由紅了幾分。 姜豐年知道娘有多不易。 這時他忙笑道:“做不做衣裳都聽娘的,反正娘給做啥我們穿啥,只是有了新衣裳后,這舊衣服也不能給我們扔了啊,這可都穿出感情來了!” 馮氏他這么一逗,又重新恢復了笑臉。 這時,姜豐年看了眼房梁和墻,“對了娘,既然咱手頭寬裕了,您看要不要再重新蓋個房子,蓋個大的,不住奶他們給咱的這個了。” 這房子本就太小,不咋夠住。 更要緊的是,等姜老太太和二房那邊緩過勁兒來,弄不好又要拿房契說事。 馮氏思忖一下,果斷搖頭:“不成,哪有荒年蓋房子的?那不是擺明了露富嗎。” 要是年成好時,蓋個大房還能說是糧賣得好,或是跟旁人借的。 可如今可是大災年,誰家不是一文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這節骨眼突然蓋房,憑白給自家找麻煩。 “咱大柳村的鄉親是團結,大多也都是心眼好的,可就算不用防著咱自己村的,一旦事情傳到外村,那也容易招人惦記啊。”馮氏又道。 李七巧膽子小,也贊同地看著馮氏:“娘說的是,何況我娘家村那邊剛出了禍,雖然災民已經被官府鎮住了,但咱們還是小心些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