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股靈氣極為特殊,不同于浮玉山和青雀山那種適合修行者呼吸吐納的天地靈氣,反而更適合武夫們的呼吸之法。 并且這靈氣對于兵刃似乎也有著獨有的作用,自從踏入磨劍山后,李夜清腰間的霜降劍就泛著輕微的劍鳴。 而徐之斐手中的那桿名槍蟒吞龍也微微顫動了片刻。 徐之斐在手中挽了一個漂亮的槍花,而后看著手中的蟒吞龍,嘖嘖道。 “這磨劍山里真是神奇?!? 李夜清翻身下馬,牽著韁繩向前幾步后看向前方的高山道。 “不然你猜為什么劍閣所在的磨劍山,會被稱作為老劍福地呢?” 福地是修行人對于靈氣充裕的寶地的代稱,諸如此類還有圣地和洞天。 其中圣地為第一等,如青雀山、希夷山、浮玉山和懸空寺這些兩教根基,都被尊為道門或佛門圣地。 福地則次一等,如蜀州劍閣,北地觀音祠,玉京城上庸學(xué)宮,皆是福地,其中上庸學(xué)宮依附于玉京城的朝廷氣運,且為儒門首府,早就是圣地的規(guī)格了,只是一直沒有被評升。 而洞天是最小的寶地,往往方圓不過幾里,更有甚者僅有幾尺,或藏于山洞深淵之中,更有些就在法寶方寸間,諸如李夜清浮生畫軸里的那一方畫境,還有英招麇的法寶,咫尺鏡里的鏡中天地。 三人都下馬后,沿著青石鑿制的山階向前上方的劍閣山門走去。 只是一路上,方小草都一言不發(fā)。 徐之斐將蟒吞龍背在身后,牽著韁繩向上走去道。 “老李啊,我曾經(jīng)聽老爺子說過有關(guān)劍閣的事情,據(jù)說劍閣雖然這百年來都是以鑄劍聞名,但更早以前,劍閣就是劍修的發(fā)源地,天下第一批劍修就是從劍閣中走出?!? 但李夜清卻是搖了搖頭,他看向前方的山門,回答道。 “鎮(zhèn)國公大人確實是劍閣這代閣主相交甚好,不過他所知道的劍閣事情并不完全?!? 李夜清之所以能這么肯定,也是因為白澤以前和他說過有關(guān)劍閣的事情。 “最初的妖魔大劫時,人族尚未開化完全,兩教雖然初俱規(guī)格,但山上人和山下人的界限可比現(xiàn)在大多了,那會兒百姓們往往視修行者為神,甚至向他們祭祀以求祈福,可妖魔亂世到來時,肯下山拯救黎明百姓的山上人卻寥寥無幾?!? 這段千年前的往事說的叫徐之斐來了興致,他連連讓李夜清接著講下去。 “后來人祖應(yīng)劫而生,修完了三教的四境,戰(zhàn)敗妖王帝江,西逐妖魔至龍武關(guān)外,桃止山下,北驅(qū)蠻夷出山海關(guān),隨后人祖創(chuàng)建大玄,而他麾下那一批不能修行山上法門的跟隨者們受到泰山府君指點,成為了最初的人族武者,那些持劍的武夫們在大玄國建立后就鎮(zhèn)守在了大玄的最西方,時刻震懾著西方龍武關(guān)外的妖魔,這就是劍閣的雛形,因此不是劍閣中走出了第一批劍修,而是這天下最初的一批劍修們組建了劍閣?!? “沒想到是這樣,黃丞相可給你講了不少東西啊?!? 徐之斐微微頷首,隨后又問道。 “既然武夫之道是泰山府君指點出的人族登山途徑,那三教又是怎么來的?” 李夜清沒有說這些事情其實是白澤這個千年前的大妖所講,畢竟徐之斐也不知道白澤是誰,他回道。 “并非是三教,其實是釋道兩教,這兩教數(shù)千年前就已經(jīng)有之,至于從何而來,那就要問他們的開山祖師了,不過怕是早就已經(jīng)不在這方天地里了,而武者之道,并非是人族獨有,而是妖族的,妖族的妖修修行者,其實修的就是武道,打熬肉身氣血,他們的妖氣就相當(dāng)于我們武夫的罡氣,只是又有些近似修行者的靈氣,人族的登山路就是泰山府君取妖族修行之法演變而來,而儒教嘛,這個是大玄國建成后,人祖身旁的文士所建,也相當(dāng)于開山祖師了?!? 徐之斐肯定道。 “我覺得也是,幾千年了,那兩教的開山祖師也早就死了吧?!? 徐之斐并沒有理解李夜清所說的跳脫這方天地是什么意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