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到長孫無忌問自己,李象也放下了手里的筷子,李泰看到這一幕之后,內心當中氣的不輕,剛才自己也發表了這么一篇大論,你這個小子不老老實實的聽著,反而是把自己吃的滿嘴是油。 李象從早上出來就沒吃東西,這會兒肚子正餓呢,哪有那個功夫聽李泰扯淡,更何況你說的一點用都沒有。 按照歷史走向,吐谷渾一直都沒有誠心歸順大唐,雖然也賜了親但最后還是刀兵相見,與其這樣的話,何不一開始的時候就打呢? 更何況在李象的心里,大唐唯一有瑕疵的地方就是有諸多和親,以前的時候咱沒辦法管,現在既然穿越到了這里,那么以后大唐就絕沒有和親一說。 當然周邊列國要是愿意嫁公主的話,那還是可以允許的,讓我們的女人到你們那地方去,那就不可能了…… 李象這貨在對待女人方面一貫是多吃多占,你們的能到我們這兒來,我們的不能到你們那去,這就是咱的理念,不服來戰。 “舅公,我就明白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李象擦了擦嘴,吐出了這幾個字,長孫無忌臉上的表情也是巨變,雖然李象沒有說那么多,但這幾個字也表達了他的態度。 貞觀初年的時候,大唐國力比較弱,尤其是北方突厥大軍壓境,即便李世民是一代雄主,也沒有辦法實現心中抱負,不得已才有了渭水之恥。 對于周邊的其他國家,大唐也是采取懷柔的政策,盡量用和親的政策穩住他們,可現在dong突厥已滅,大唐國力飆升,繼續和親的話,的確有點兒不符合實際。 “你小子簡直是一派胡言,如果按照你的說法,那豈不是要把周邊都打下來,你可不要忘了,國雖大,好戰必亡!” 李泰立刻就抓住了李象的話。 “二叔,你也不要忘了,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那吐谷渾和我大唐是一條心嗎?這些年雖然派了太子來長安學習,但邊境地區的摩擦可曾減小?你指望著他來抵擋吐蕃兵鋒,就不怕以后他與吐蕃聯合嗎?” 李象沒有絲毫退步,他知道長孫無忌乃是朝中重臣,李世民時期是大唐國力增長最快的時刻,如果要是在這個時候改變大唐國策,一定可以給后世留下一個安穩的西南邊境,吐蕃也就不會在唐德宗時期入侵大唐邊境,血洗邊境四州,甚至一度威脅到長安的安危。 這小子果然不是一般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