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其實在大唐現有的人當中,還有很多人想著能以一個女子換來和平,在他們的眼中一個女子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只要是能夠換來邊境十年的和平,那么不管這個女子是什么樣的公主,她都算是為大唐立功了。 如果要是用數據精確計算的話,李象也認為他們的想法是很正常的,畢竟一個人就能夠換來邊境十年的和平,任誰說這也是一筆賺到死的買賣,可問題是有沒有想過老百姓的心理是如何呢? 一旦要是和親能解決問題,那么所有的人以后就光想著和親,至于打仗的事情,根本就沒有人考慮了,這對一個國家對一個民族來說是極為危險的事情。 所以從現在這個時候開始,李象就必須得給所有的人轉變觀念,那就是和親這條路行不通,咱們所有的邊境危機都要靠打仗來解決,只有打出來的和平才能夠維持更長的時間,才能夠讓大唐走得更遠。 祿東贊的腦子在快速的運轉著,他在想著如何應對李象的咄咄逼人,但最終他找不到任何一條辦法,在大唐的朝堂之上想要打李世民的臉,那很有可能會引起一場巨大的戰爭,祿東贊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大唐和吐蕃都是大國,在沒有切身利益得到損害的情況下,那么這兩個國家都不會輕易進入戰爭當中,因為一旦開戰就不可能是一場小規模的,或許會讓兩個國家的根基都動搖,也有可能會讓他們的統治者下臺,所以經過了再三的考慮之后,祿東贊也只能是暫時放棄這一條,當然他也不會讓吐蕃國的十名公主來到大唐,那就干脆先擱置。 “既是如此,那就先聽殿下的,等在下回到會館之后,修書一封寄回吐蕃,咱們再做打算。” 這件事情還是祿東贊讓步了,李世民也松了一口氣,如果要是祿東贊一直威逼的話,那么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身為大唐最強盛時代的皇帝,怎么可能會被一個外國使臣威脅呢? 說一句打仗容易,但真打起來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吐谷渾運回來的各類牛羊和財富,李世民都已經是分配完了,現在的大唐國庫稍微的寬裕了一點兒,但并不代表著我們能夠和吐蕃國打仗,尤其是還沒有解決了士兵呼吸困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打仗等于輸了一半了。 既然第一個話題進行不下去了,那就得開始第二個話題,這就是關于吐谷渾的問題。 “皇帝陛下,我國軍隊已在吐谷渾與我國的邊境附近集結完畢,只要是皇帝陛下與我們一起夾擊吐谷渾,最遲兩個月左右,我們就能夠滅掉吐谷渾,你我兩國即可在邊境地區握手相談,豈不是比中間隔著一個吐谷渾要好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