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用了大約一個時辰的功夫李象來到了武慶府的校場,看著眼前這些面黃肌瘦的士兵,李象才算是對這里的情況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貞觀年間是大唐國力上升的一個時代,李象來了之后也看到大唐的老百姓過得還可以,但僅僅限于長安周圍,如果要是在西南邊境這樣的窮地方,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 這里很多人從生下來開始都不知道干糧是什么滋味兒,從小時候到現在每天都只能吃兩頓稀飯,所以他們的身體骨瘦如柴,一旦要是有什么高強度的勞動,整個人可能就直接倒下去了,因為吃的不好,抵抗力也不怎么樣,倒下去之后就沒有再站起來的機會了。 來的時候李象還曾經翻閱了一下資料,這里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八歲,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紀三十八歲是一個人的壯年,所有的事業才剛剛開始,但是在這個地方,至少有一半的人已經入土了。 糧食不足也是人口增長不起來的一個原因,到了這個歲數你已經變成了社會的負擔,就需要年輕人來養著你,如何能夠促進當地社會的發展呢? “見過府尉大人。” 看著這些人稀稀拉拉的行禮,李象只能是先讓他們起來,之前的時候,曾經想過這里的人沒有戰斗力,但沒想到會弱到這個程度。 “三府之兵都在這里?” 李象皺著眉頭說道,按照朝廷的編制,三個折沖府總共三千六百人,可眼前這些人能有三百六十人嗎? “回大人的話,全部都在這里了。” 一名老者應該是這里的書記官,他把一份冊子放在了李象的面前,自從貞觀六年開始,這里的府兵就沒有滿員過,并不是當地的地方官員不努力,而是這周圍符合條件的人太少了,大部分的人都當了逃民。 說句實在話,在貞觀年間并不是你想當兵就能當兵的,當兵其實是一個好活,上面會分給你一定的土地,所以各地當兵的人日子過得都還不錯。 但這邊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地里出產的糧食根本養不活人,所以這邊每家每戶的孩子都不多,即便是生的孩子多了,那也是直接讓人販子拿去賣了,比留在這里吃苦要好的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