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尉窈向上稟道:“高猛帶領族人返鄉,恰是肅清路盜的好時機,另外,多地州郡有密報上奏,言饑荒導致流民尸骨暴于郊野,實在讓人不忍。因此臣請求陛下委高猛戎馬,授其調動沿途戍營之權,遇盜緝捕,遇難民救助。”
皇帝正愁沒機會抬舉外家,連猶豫都沒有,又加三道旨意。
第一道旨,授高猛“北中郎將”職,加使持節。
第二道旨,準“廷尉卿”公孫良告老辭官,褒升崔振為廷尉署官長。
如此,崔振原先的官職“廷尉少卿”空出來了,所以第三道旨,便是授尉窈兼任此職。
廷尉署的職權雖然不如漢時期重,把修訂律法和刑獄政令兩項職權分出去歸尚書省了,但是治獄奏讞、審理文武大臣之權,還是牢牢握在廷尉卿、廷尉少卿二官的手中。
尉窈出來清徽堂,但覺天高云淡,心是野馬。
王顯在端門等著她,感嘆:“尉侍郎好本事啊,即便讓我回到失算的那一步,我仍無計策應對。”
尉窈向對方揖禮,歉意道:“哪是我好本事,是將軍寬厚,不愿和我計較罷了。”
王顯“呵”聲一笑,縱目望遠,心境隨風而闊,說道:“我此去,短時間里不想回來了,相州地大物博,或可助我完成《藥方》一書的撰寫。然而陛下自小由我侍奉,診候方脈、藥庫皆由我一人掌管,我不日遠走,怎能驟然放下牽掛?”
尉窈認真詢問:“將軍覺得廷尉署的醫官崔彧怎樣?”
七殿下元恌性命垂危時,正是崔彧施奇針救回性命。
王顯點頭:“我想舉薦的‘典御’正是他,我既然離開禁中,這份薦賢的功勞,就交給你吧。”
他瀟灑道句“后天來尋我”,大步離去。
尉窈心道:你能想開就好,免得將來為敵。
一時的感懷擾亂不了她心緒,舉薦崔彧為“典御”官的事,她會向皇帝稟明是王顯的主意,不然以王顯多年侍奉的功勞苦勞,才離京就由她舉薦旁人替代,肯定會讓皇帝心生不滿,覺得她涼薄。
中書省。
有官員隔遠瞧見尉窈朝著這邊來,趕忙給各廨舍傳遞消息:“佞……不是,黃門侍郎尉窈又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