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等包國維回過神來,只見那兩人已經走到自己跟前。 “你做什么的?” 包國維方才聽了他們的對話,再加上現(xiàn)在見了他們這衣裳,就知道他們是這碼頭管事的。 “我來這里找差事的。” “差事?”一人說道。 “哎呀,就是找活干的。”另一人用右肘頂了頂那人,解釋道。 那人上下將包國維掃視了一遍,看他模樣端正,臉蛋白凈,卻衣著寒酸,想來是哪家沒落的公子哥。 “正好我們碼頭缺人,看你細皮嫩肉的樣,要是放在平時,是絕不要你的!”那人齜牙咧嘴,語氣好不輕浮。 包國維點點頭,連忙拱手稱謝。 要是往日,對這種欺軟怕硬的頭,他向來看不起,不過現(xiàn)在正餓著肚子,也只能“卑躬屈膝”了。 那兩個管事的與包國維之間也沒甚說頭,便吩咐了另一個管事的頭,叫老樂,應該負責管看碼頭勞力搬運的,讓他領了包國維去了。 正要走著,后面兩人又低聲說些著什么,但包國維從小耳聰目明,便將那話聽得真真切切。 “那租輪子和下河錢咋辦?” “沒事,這幾天,碼頭最近又多了幾批貨,讓他干幾天,打發(fā)他走便完事了。” 包國維自小博聞強記,對于民國碼頭這些事還有些了解。 原來,民國那時候想在碼頭上做勞力是不那么容易吶。 首先,要先找一個可靠的人做擔保,還要一次性交納“租輪子”錢(2元左右),“下河錢”(2元左右,在交錢之后才能在碼頭上干活)。 而且對于一些特殊的貨物,還得自己購買相關簡易工具,如籮筐、扁擔等等。 民國時候,碼頭油水大,特別是洋貨的東西,當搬運勞力在鄉(xiāng)下平民眼里可算是一份美差。 若不是這幾天趕上過節(jié),包國維大概是沒機會來這的。 “先過了這幾天罷,總不可能一直在這當勞力。”包國維心里喃喃自語。 隨后,便跟著老樂繼續(xù)往前走,他領著包國維來到碼頭前停下。 一座座大船停靠在碼頭,船上整整齊齊地堆著裝著貨物的麻袋,堆得像小山一樣高。 碼頭勞工們一個接著一個去搬貨,高矮胖瘦、老的少的都有,但無一例外臉色個個是黑里發(fā)黃。 年輕一點的有力氣,一次扛兩包麻袋,老的就扛一包麻袋。 “呼呼。” 正走著,包國維聽得粗重的喘氣聲,轉頭一看。 只見一個瘦弱的高個子正扛著一扇豬往船上去,看那樣子,怕是有一米九的身高了。 他赤裸著上身,健步如飛,噠噠噠,每一步都穩(wěn)穩(wěn)當當,雖然年紀不大,但應該也是干慣了的老勞工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