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地肺山-《齊玄素全文閱讀》
第(1/3)頁
齊玄素是二月十五夢中會后從雍州的西平府動身,如今十天過去,齊玄素已經橫穿天水府進入秦州地界,距離中州便不算遠了。
到了秦州,便到了全真道的核心地盤,類似于正一道的吳州和太平道的齊州,地肺山與云錦山、蓬萊島并列其名,被視作道門的三大圣地。
地肺山,號稱七十二福地之首,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所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終南捷徑”等典故便是由此而來,位于秦州境內,西京之南。
地肺山成為道門名山之始一般被追溯到太上道祖入關傳經設教之時。終南山西段有樓觀臺,相傳文始道君最先于此結草為樓,以觀星氣,故名草樓觀,后來簡稱樓觀。太上道祖在樓觀南筑臺為文始道君授經,故臺稱“說經臺”,又因位于樓觀境內,故亦稱樓觀臺。《樓觀本起傳》謂“此宮觀所自始也”,“此大教所由興也”。
繼樓觀之后,武帝因夜聞太乙神之告而地肺山大和峪口建太乙宮,以祭太乙山神。至有李氏大齊王朝建立,太上道祖被尊為太上玄元皇帝,皇室李氏自稱太上道祖后人,道門被欽定于儒門、佛門之前,于地肺山修建通道觀、仙游觀、金臺觀。
自此之后,地肺山山先后有希夷先生、純陽祖師、海蟾真君、鴻蒙真君等長生之人居山修道,迨至后來,重陽祖師及其弟子繼之創立并弘揚全真道,建立萬壽重陽宮、清涼山、望仙宮、丹陽觀、長春觀、太一觀、四皓廟、玉真觀、金仙觀、開元觀、靈泉觀、白鹿觀、太元觀、萯黎觀、化羊宮、太平觀等數十座。
地肺山最為鼎盛時,號稱全真祖庭,與正一祖庭所在的云錦山并列齊名,僅次于號稱道門祖庭的昆侖山。只是金帳大軍南下時,西京陷落,大晉覆亡。與西京相距不遠的地肺山也難逃戰火,再加上道門旁支閣皂道興起,趁機攻打地肺山,全真祖庭就此覆滅,全真道也由盛而衰,不復當年鼎盛氣象。
待到大魏太祖皇帝驅逐金帳,地肺山也未曾恢復元氣,一片荒蕪。一直到了大魏末年,正一道第三十代大天師張靜修在終南山結廬修道,感念終南山之氣象,遂在道門初步一統之后,以道門三位副掌教大真人之一的身份發動人力修繕終南山的諸多宮觀,意圖使其成為道門中樞所在。這次修繕自牡丹花會四月初四開始,及至九月上旬,用整整五個月的時間,雖然中途也有些許波折,也讓地肺山恢復了部分仙家氣象。
后世之人很難想象,竟然是天師主動修繕了后來的地師居處,甚至當時的地肺山是默認屬于天師的。至于當時的地師,根基并不在地肺山,而是北邙山,正謀劃攻打天師的大真人府,結果就是天師在地肺山閉關清修,差點被地師偷家成功。
不過最大的轉變還是來自于玄圣掌權之后,當時道門遠不像今日這般財大氣粗,沒有那么多飛舟往來于各地,昆侖遠在西域,交通不便,需要一個代替所在。
當時呼聲最高的是蓬萊島和云錦山,不過兩者一南一北,又素來不和,無論用誰,都會招致另外一方的不滿,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而且地理位置上也不算很好,如果選擇蓬萊島,距離西域蜀州等地太遠,如果選擇云錦山,距離遼東等地又太遠。
地肺山剛好位于天下之中,處于蓬萊島和云錦山之間,成為一個合適的折中所在。于是玄圣將地肺山拔高到道門“副都”的地位,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第二次修繕地肺山,重建已經破敗不堪的萬壽重陽宮。
第二次的修繕遠勝于第一次,終于使得地肺山煥然一新,又增設了新的陣法。當時正是儒道相爭的關鍵時期,為了彰顯副都的地位,陣法使得萬壽重陽宮清晰可見,進入地肺山境內之后,無論身在何處,又是何種方向,抬頭就能看到山巔上方的萬壽重陽宮,殿宇巍峨,層層疊疊,有泰山壓頂之感,人立其下,倍感自身渺小,如果不得其法,無法進入萬壽重陽宮,那么萬壽重陽宮始終都是可望不可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冶市|
淮滨县|
灵寿县|
信阳市|
泰安市|
四子王旗|
大同市|
太原市|
高陵县|
美姑县|
哈尔滨市|
板桥市|
安化县|
紫阳县|
新干县|
精河县|
赣州市|
玛曲县|
赤水市|
北票市|
竹山县|
北碚区|
米泉市|
布尔津县|
项城市|
清镇市|
裕民县|
府谷县|
巴里|
西藏|
平安县|
即墨市|
东莞市|
武安市|
土默特右旗|
名山县|
伽师县|
海原县|
平凉市|
蓬安县|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