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快,王子成與本地縣令、千總便一同趕了過來。 隨之一同前來的,還有為數(shù)眾多的衙役、捕快、黑衣人、青鸞衛(wèi)。可以說地方官府的人手幾乎是全部出動,足有近千人。 千總?cè)麨椤盃I千總”,正六品,與青鸞衛(wèi)百戶同等品級,還比正七品的縣令高出兩級,并不受縣令節(jié)制。 本朝有感于前朝時重文抑武的弊端,從開國之初,便是文武并用,武官在朝廷上的力量并不弱于文官。文武之間也沒有十分明確且不可逾越的界限,許多閣老都是出將入相之人,故而大玄朝廷武官的地位并不算低,不會出現(xiàn)前朝時高品武官受低品文官節(jié)制的局面。 按照大玄軍制,千總領(lǐng)兵五百人,其中正兵精銳二百人,輔兵三百人,而世人口中的“黑衣人”主要就是指正兵,又叫戰(zhàn)兵,平日里不事生產(chǎn),專事操練。輔兵顧名思義,便是輔佐戰(zhàn)兵,比如運輸糧草、搭建工事、做飯喂馬、保養(yǎng)火器等等。 本地千總姓趙,這次帶了一百五十名正兵和二百名輔兵,正兵悉數(shù)配備火器甲胄,并非道門中人慣用的手銃,而是長銃,射程更遠,且彈倉內(nèi)可以儲存多枚彈丸,能夠連續(xù)開銃。輔兵主要是從營中運來了四門火炮。 早期使用前裝式火炮時,以炮彈重量來區(qū)別火炮大小,那時候的軍中最常使用四種火炮,六十斤炮彈的重炮,三十斤、二十斤的一般火炮,十斤的小炮。其中重炮只能裝備在大型海船和固定炮臺之上,無法移動。 不過隨著火炮技術(shù)不斷更新迭代,軍中裝備的火炮已經(jīng)逐漸變?yōu)楹笱b式線膛火炮,再以炮彈重量論大小便沒有太大意義,故而改為以火炮的口徑來區(qū)分火炮大小。 如今軍中,分別配備有一寸九分到兩寸三分的丁等火炮、三寸一分到三寸六分的丙等火炮、四寸五分到四寸六分的乙等火炮,以及四寸六分以上的甲等重炮。其中重炮又有細分,某些重炮只能在固定在炮臺上,或者裝備于鐵甲艦上,這與地方軍隊已經(jīng)沒什么關(guān)系了。 這一次,趙千總帶來的就是四門口徑三寸一分到三寸六分的丙等火炮,攻城也許力有不逮,可用來攻打一座府邸,已經(jīng)是綽綽有余。 除了充當正面強攻的黑衣人之外,衙役和捕快的人手也不在少數(shù),在這一點上,與天罡堂類似,一個捕快正役有兩個副役,每個副役又有幫手,再加上三班衙役,也有二百余人。他們主要負責肅清街面,實行戒嚴,驅(qū)散看熱鬧的人群,防止誤傷普通百姓。 再有就是本地青鸞衛(wèi)百戶所傾巢出動,從旁協(xié)助黑衣人。 雖說青鸞衛(wèi)是天子親軍,以刑偵辦案為主,但終究在黑衣人的行列之中,許多黑衣人高官入朝,除了入職兵部之外,也會轉(zhuǎn)入青鸞衛(wèi)中,再通過青鸞衛(wèi)轉(zhuǎn)入刑部、大理寺等衙門,最終進入文官行列,所以青鸞衛(wèi)中不乏黑衣人出身之人,雙方配合也不是什么難事。 待到張月鹿和齊玄素來到夏昌府外的時候,就見這里已經(jīng)被包圍得水泄不通, 雖說道門和朝廷的品級并不相通,但道門三大副掌教之一的太平道大真人又是朝廷的國師,便給了道門和朝廷之間豎了一根標尺,大概可以有個對應。 毫無疑問,本地縣令、千總、青鸞衛(wèi)百戶都不如張月鹿這位四品祭酒道士,唯有王子成與張月鹿相當,所以也就是由王子成和張月鹿商議而決。 王子成沉聲問道:“夏家的人還不肯出來投降嗎?” 趙千總回答道:“回稟上差,已經(jīng)讓弟兄喊了三輪話,只要他們肯開門投降,只誅首惡,若是執(zhí)迷不悟,則玉石俱焚,悔之晚矣。可里頭沒有半點動靜,還請上差示下。” 王子成看了眼張月鹿,問道:“不知張法師是什么意思?” 張月鹿道:“若是正常士紳人家,見門外如此陣仗,早就開門說明情況,如今無人回應,可見是做賊心虛,不打自招,那便不必客氣,直接以火炮轟開大門和院墻,強攻進去。” 王子成點頭道:“就依張法師之言,趙千總,給我瞄準了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