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齊玄素當然不會說自己其實是沒話找話,只是說道:“過去常聽人說,天底下權勢最大的兩人,一個是我們道門的大掌教,一個是朝廷的皇帝陛下,如今大掌教之位空懸,那么皇帝陛下豈不是天底下最有權勢之人?” “差不多吧。”張月鹿道,“不過與我們無關,讓皇帝的歸皇帝,讓道祖的歸道祖。” 齊玄素聽說過這句話,是三代大掌教引用西大陸的名言,其背景是儒門三位大祭酒之一的理學大祭酒向三代大掌教提出問題,即如何處理道門與朝廷的關系。三代大掌教以此作答,大概意思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 渤海府地處三會海口,素有帝京門戶之稱,不僅是漕運樞紐,而且東面臨海,建有眾多港口,既有供商船使用的民港,也有供戰船使用的軍港。若走海路前往帝京,此地是必經之地。 今天的軍港內停靠了一個龐然大物,襯得其他船只極為渺小。 這是一艘通體鐵甲的巍峨巨艦,它沒有復雜的風帆,只剩下瞭望臺以及巨大的煙囪。 這便是縱橫四海的鐵甲艦,與道門的飛舟一樣,被譽為“二龍”。 除此之外,戰艦之上還配備了最新式的火炮。 在二百年前,東西方的戰艦上普遍裝備了后膛炮,雖然較前膛炮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此時的后膛炮采用的是架退技術,即火炮的炮身通過耳軸與炮架相連,火炮發射時由炮架承受后座力,炮身連同炮架整體后座,發射后會產生很大的位移,重新復位與瞄準要耗費大量時間,因此射速非常慢,甚至曾經創下半個時辰開炮兩次的最慢記錄。 為了改進這種缺陷,西大陸發展了管退技術。這種技術通過在火炮上安裝制退復進機,使火炮的后座部分能在發射后利用自身的后座力自動恢復到原位,省去了復位和重新瞄準的時間,火炮的射速大為提高。后又傳到東大陸,被朝廷的三大水師廣泛采用。 一行人出現在艦首位置,為首一人身著玄色鶴氅,頭戴蓮花冠,正是這艘戰艦的主人,執掌齊州道府的清微真人。 至于身為道門中人的清微真人為何能擁有鐵甲戰艦,則要追溯到大魏年間。 大魏朝時,閉關禁海,朝廷水師近乎于荒廢,儒門成為天底下最大的地主。道門另辟蹊徑,大力發展船隊,填補空白,遠洋船隊可以抵達西大陸,最終靠著海貿的興盛成功反超了固步自封的儒門。 茫茫大海,如同無主之地,自然是海盜肆虐,道門的船隊也不得不配備火炮,仗劍行商,可謂是船堅炮利。其中以李家的船隊最為雄壯,經過三場海戰之后,確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逐鹿天下時,李家的船隊兵分兩路,一路北上炮轟渤海府,一邊南下自入海口駛入大江的江面,封鎖漕運。立下大功。 大玄朝廷奪得天下之后,建立三大水師,而這些水師的前身便是道門的船隊,又以李家船隊為主,當時還不到而立之年的東皇就是第一任東海水師提督軍務總兵官。兩者之間自然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時至今日,李家仍舊在水師中有著極深的影響力,每任東海水師提督軍務總兵官都有著李家的背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