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轉眼間,五月來到,便是殿試的日子。禮部專門派人提前演練禮儀,生怕御前失儀。
次日天色未亮時,貢士們便早早集合,然后一起乘車趕往皇宮。
來到宮門前,按照三榜排名依次站好,待到宮門大開,在內宦的引領下,往太極宮行去。
然后便是按照禮部提前排練好的禮儀進行朝拜,終于見到了大魏朝廷的永歷皇帝。
如今的大魏皇帝年事已高,花甲之年。也許對于修道之人來說,這個年紀不算大,甚至可以說是正值壯年,比如道門的道士們,只有苦熬到這個年紀才能問鼎此生的權力巔峰,正是大展拳腳的時候。
可對于儒門框架下的皇帝來說,這已經是高齡了,多的是三十多歲就英年早逝的皇帝,甚至是娃娃皇帝,只因小皇帝相對來說更好控制。
儒門不像道門,道門喜歡把事情擺在明面上,要控制朝廷,那就讓第二道士做皇帝,明明白白。儒門喜歡把事情放在桌面底下,做帝師,藏在皇帝背后操控天下大勢,有什么罵名都是皇帝的,若是皇帝“愚頑”,不聽教誨,那就再換一個。所以皇帝越弱越好,控制起來方便,更換起來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六十多歲的皇帝著實不容易,可見帝王平衡術相當不俗,利用儒門派系之間的矛盾才能完成走鋼絲。也或許是這位皇帝相當符合儒門的標準,所以舍不得輕易換掉。
齊玄素略微望氣,發現這位皇帝的氣運已成真龍,萬法不侵,齊玄素這樣的仙人也不行,只是蒼老衰敗,甚至隱隱有腐朽氣息透出,就如那末代龍氣一般。
在殿試之前,國子監率性堂的貢生們已經得到了永歷皇帝的召見,李知性也在其中,被授予縣令一職,不日就要前往遼東赴任。
雖然縣令只是七品,但是李知性年紀不大,剛剛及冠而已,二十歲的縣令,可以說是春風得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知性還未定親,在道門的體系下,過了及冠之年再成婚是理所當然之事,可在儒門體系下,十四歲就可以成婚,李知性算是比較晚了。
之所以如此,因為以前的李知性太過胡鬧,廢材又紈绔,門當戶對的人家自然不愿意把女兒嫁給他,至于門戶低的,當然愿意高嫁,可李家這邊又不大愿意,一來二去就拖到了及冠之年。
如此一來,反而便宜了秦凌閣。
這次去遼東赴任,本質上是去老秦家的地盤,在儒門世界,雖然秦家不是皇室,但世鎮遼東,麾下家丁上萬,實在不可小覷。李家和秦家是世交,不因玄圣之死而改變,李知性正好借著家世上前套個近乎。
若是能迎娶秦家貴女,那可是天大的助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