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國子監讀書與參加科舉考試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就是,都需要考試。不同之處在于,國子監只是一所學校,只有表現特別優異的學生才能通過廷試或者吏部試等渠道直接做官。對大部分國子監的學生來說,要想考取功名,還是要參加科舉。
進入國子監大致分為貢生和監生兩種途徑。
貢生,是指從各州秀才中挑選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讀書人,這是國子監最常見的招生方式之一。
貢生又分多種,比如拔貢貢生,由地方選舉出來后,送至京城由朝廷中央進行統一測試,其出類拔萃者入國子監讀書。
拔貢生是諸多生源中成績最為優異者,也是國子監貢生中最受重視的學生,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如果選上來的貢生出現學問荒陋、人品不端等情況,要對推薦人進行嚴厲懲處。
拔貢生中的品學兼優者,皇帝會親自召見。如果這次召見的機會把握好,便可以直接授予官職。
除此之外,還有優貢貢生:不靠推薦,自己考進國子監的;副貢貢生:在鄉試中沒有上榜但是卻進入副榜的考生,以類似擴招的方式進入國子監;例貢貢生:繳納一定的錢款,入監讀書。
監生則分為恩監監生:給報考算學館的學生等人群提供的名額;蔭監監生:照顧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官員子女;優監監生:從各州府縣未取得廩生資格的秀才以及武生中選拔;例監監生:繳納一定的錢款便可入監讀書。
李知性作為李家子弟,想要進入國子監的途徑可太多了,李家勢大財大,無論是推薦,還是自費,都不是問題。
關鍵在于過去的李知性才學不行,就算李家給他謀劃一個拔貢貢生的身份,最后到了皇帝面前,學問荒陋、人品不端,這兩條都占了,推薦人是要倒大霉的,誰敢推舉?
不過此時的李知性自然是與過去不同,換成秦凌閣之后,那是才識鴻博、雅量高致、禮賢下士,人品貴重,深肖……乃父之風,必能繼承家業。
齊玄素游學、借書、求學的時候,秦凌閣當然沒有閑著,他主要就在做一件事,循序漸進地改變親朋好友對自己的看法。
齊玄素主打一個勤奮好學,秦凌閣主打一個迷途知返。
這么多年下來,廢材公子已然成了李家的優秀子弟。到了這個時候,廢材公子的優勢就逐漸顯現出來,殷正心要到進京趕考的時候才能去京城,李知性出生就在京城。李家人改變了對李知性的看法之后,當然要大力扶持李知性,動用人脈,直接給李知性謀劃了一個拔貢生的身份,無需考試,無需繳費,無需補班,直接進入國子監的內班誠心堂學習。
要知道,無論監生還是貢生,抵達國子監報到后,均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分級考試,通過考試的則有資格進行補班。這里的“班”是指國子監的內班和外班。
內班定額為一百三十名,外班則為一百二十名。內班學生可以在國子監南面的南學學舍居住,外班學生則需要自己租賃房屋居住。這些通過考試的學生必須要等候內、外班有學生畢業,才能夠依照順序進行補班。
同時依照成績分為三等,最低一等是正義堂、崇志堂和廣業堂。一年半之后,學業有成者可以進入修道堂和誠心堂學習。再過一年半,經史兼通,文理俱優者便可以升入最高班級率性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