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內閣票擬權,即是閣臣看完奏折,給出處理意見。 閣臣把處理意見寫在票上,票附在奏折上。 謂之票擬,內閣大臣的參政權力就是這么來的。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以謀反罪殺了胡惟庸,從此廢除宰相制。 慎用宦官、禁其識字,然明朝中葉以后。 權勢之爭使太監與外廷相互制約,內閣之權漸顯崢嶸,一度凌駕于宰相之上。 萬歷年間,張居正權傾朝野,內結太監馮保,操縱奏折之議,自己掌控票擬權。 他憑借著明帝國遼闊的驛站網絡,將政令傳遍四方,令行禁止,無一遺漏。 此刻的內閣權力,可謂登峰造極,無人能出其右。 內閣權利可謂巔峰,這些朱重八是不知道了。 大多數的批紅是由司禮監的太監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筆。 司禮監的批紅權,則是實質意義上代皇帝行使權力。 紫禁城大明宮西暖閣內。 乾德皇帝已然閱覽了許多奏折,很多事情內閣給出意見、司禮監通過。 乾德皇帝便不置喙,等到翻閱陳東生的奏折。 乾德帝微微一頓,道:“這個陳東生.......朕記得此人素有直名。” “萬歲爺好記性!這陳御史確實小有直名的,前兒由內閣議定。 吏部文選司奏過,選為京畿道監察御史,不日就要述職了。” 戴權彎著腰,一臉謙卑而又諂媚。 歷朝歷代,皇帝對待奏折,大多都是“留中不發”。 但大楚朝不是這樣,圣祖、太宗、弘歷、已歷三朝。 太上皇禪位退居于幕后,圣祖仁皇帝有訓戒,奏折若不抄發,群臣可以群起反對。 特別是前三位皇帝和現任天子,都是自詡“勵精圖治、自比堯舜”,十分愛面子。 況且,陳東生這種直臣和清官一樣,皇帝若是胡亂處置,不就是昏君行為么? 戴權細聲細氣道:“陳御史所參之人是昔日寧國公曾孫賈珍,其祖父賈代化也有功勛。 賈家小宗榮國府,和王子騰有姻親關系.......” 說到這兒。 他抬眼看了下沉默不語的皇帝,突然朝自己掌嘴:“是老奴多嘴了,以萬歲爺的記性,怎會不記得呢。” 戴權收了賈珍孝敬來的禮物,所以才幫著提了一嘴,不過也只是點到為止。 這個近侍太監,和六宮都太監夏守忠一樣,是乾德皇帝從小玩到大的玩伴。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正因此皇帝對他們的信任比尋常臣子高得多。 乾德皇帝默默看著那幾份九省統制王子騰的奏折,忽然笑道:“王愛卿在幫朕整治九省兵備。 戴權你提醒得好,那依你看該如何處理賈珍呢?” “萬歲爺,老奴自是依萬歲爺的圣明獨斷。 萬歲爺讓老奴往西,絕不看一眼東。” 戴權面白無須,笑得很真誠。 “你這老貨!” 乾德皇帝原本審視的神態,被他這番話逗得雨陰轉晴,笑罵了一句。 內閣的意見都是“交三法司議處”,司禮監就打了一個“√”。 “此事,太上皇那邊也需顧忌。” 乾德皇帝稍加斟酌,提起朱筆寫下了幾行紅字。 戴權一瞧,連忙阿諛奉承:“妙!萬歲爺英明神武!” 大楚朝規制,但凡大小官員奏折,皇帝閱覽之后傳六科廊房。 著六科都給事中、給事中傳抄、校對,再刊發邸報、明發天下。 繡衣衛提督衙門、刑部衙門、都察院衙門得到傳令,驗證調兵勘合,發出牌票。 提督紀綱,百戶徐彪,刑部尚書兼閣臣傳刑部讞審司郎中趙懷中。 都察院左都御史下達西城兵馬司指揮,三隊人馬匯合,執行皇帝圣令,往西城寧國府而來。 按慣例,官員被彈劾要待家等候,楚朝勛貴也是一樣。 賈珍這邊正在尋思,對付陳東生的計策。 此時卻得知彈劾他的奏本上達了天聽,賈珍就不敢出門了,對陳東升愈發恨極。 奏折的上傳、批閱、下發,要經過好幾個部門,好幾道程序。 有時候不是三兩天就能有答復的,在賈珍焦急萬分之中,三日的時光也匆匆而過。 賈璉、王熙鳳等人都過來問候,東西二府,以寧府居長。 家族要同氣連枝哪,賈琮本著看戲的態度也送來了“關切的問候”。 寧國府前大院,正堂牌匾都是太上皇御賜的,鎏金發亮。 初夏的陽光,赫赫炎炎。 曬得賈珍心里焦躁,背著手在廊檐下來回踱著步。 怨恨之時,他心里也發毛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