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隨著荊州事務的穩(wěn)定,楊銳結合“總參謀部”的意見,包括賈詡的意見,此時他也已經(jīng)被楊銳納入到了“總參謀部”智囊團之中,首次任命了三個郡的太守和主簿。 包括武陵郡、零陵郡以及貴陽郡三個郡,原則上都是荊州此前的官吏,其中與張云、張繡“攀上關系”的都被優(yōu)先任用了起來。 武陵郡太守文聘,主簿蒯越。其實此時文聘下落不明,基本上是蒯越接受所有郡事,也是楊銳要捧荊州士族一下,不過沒有安放正職,也算是一種考驗吧。 至于文聘,史實之中是隨從劉琮投降了曹操的,不過自從襄陽城攻防戰(zhàn)結束之后,此人便失去了蹤跡,楊銳也是愛才,想要以此名義將其牽引出來。 零陵郡太守韓嵩,主簿王粲。韓嵩乃是本次極力倒向趙云之人,楊銳也了解此人的一些才能,于是將其任用在零陵郡,而家眷則暫時留在老家南陽郡,算是一種牽制。 王粲此人有些才能,為張繡提供了不少的思路,在張繡剛剛入境荊州之時,其就以返回山陽郡望祖的名義與張繡大軍“偶遇”,并自薦為向導。任用此人也算是楊銳對荊州勢力的一種態(tài)度表達。 貴陽郡太守黃祖,主簿伊籍。黃祖與文聘一般,戰(zhàn)事之后便找不到了蹤影,楊銳任用其為太守的用意也很明顯,與任用文聘相同。 而伊籍則是王粲推薦出來的同鄉(xiāng),同樣是在荊州“工作”多年,對荊州各項事務都非常熟悉。 伊籍在被推薦出來之后,跟著趙云一路兵馬也是兢兢業(yè)業(yè),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也十分不俗,因而被楊銳貴陽郡任命為主簿,算是暫時控制一郡之地。 此外,蔡瑁則任職荊州州司馬,只不過蔡瑁也主動表示了,他也只是掛個虛名,僅僅掌管南郡兵事罷了,其余郡之兵馬他一概不插手。 劉琮經(jīng)歷了荊州一系列的動蕩之后,也是想明白了,主動跟楊銳要了個皇城的京官,被封為了光祿勛。不過仍舊被留在了襄陽城內(nèi),以示對劉勛的恩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