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幕府本身可能沒有多大的能量,但是禁不住有些勢力可能會打著幕府的旗號與上杉娃子作對,就像是此時阻止上洛陣營一般,實際上也是借助幕府名義實現自己利益的表現。 楊銳與上杉娃子不能排除,若是己方真得針對京都展開控制與爭奪,事態會發生怎樣的轉變。 因而接下來楊銳與上杉娃子的行動看起來并沒有任何的轉變,而且上杉娃子還主動挽住了兵馬,并未再向西進取,同時還開始陸續派遣使者與京都幕府交流。 這一過程就猶如三國文明區域諸侯爭霸之時,象征性地向皇室進行請示一般,一般也就打個招呼就可以了,基本上沒有請示不下來的。 當然了,類似的情況在三國文明區域也是在楊銳占據洛陽皇城之前,那時還沒有誰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室的圣旨也基本沒有多大偏向性。 無論三國文明區域各個諸侯與漢室保持表面上的一致,還是倭國文明區域大名與幕府進行協同,其實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為了站上輿論的制高點。 實際上,漢室與幕府是否同意諸侯與大名的請示,可能完全改變不了什么樣的結果,但是也為其他勢力找茬之類的埋下了隱患。 上杉娃子與幕府進行協同,有為了輿論的一面,也有為了麻痹幕府和其他大名勢力的用意。 因而僅僅是示好還是不夠的,上杉娃子做了一個通常大名勢力大多數時候都會做的事情——試圖勒索。 大名勢力就是這樣,表面對幕府的尊重與維護也是有代價的,可以算作是保護費類似的,基本上大名都是以獎賞的形勢給出,在此之前大名也會明里暗里提出自己的要求。 幕府自然也不是什么要求都會答應,然而對于順手而為,又不用怎么費力的事情,幕府也基本上會配合演上一出,體現對大名的賞識和尊重。 上杉娃子本次提出的要求,便是要幕府再賜一次大婚,并且在楊銳得知之后還仍舊是派遣使者如此說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