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公孫瓚提出的同盟協定。對于楊銳而言也符合自身利益,所謂遠交近攻便是如此,加之楊銳此前便與袁紹有過不止一次交鋒,因而最終楊銳也就答應下了公孫瓚的同盟邀約。 只不過其中過程也并不簡單,楊銳可是還記得很清楚,此前公孫瓚曾經有過舉薦劉備為平原相的事情,當時還惹得楊銳當著劉備的面痛斥公孫瓚不是之處,此時楊銳與其定下同盟協定,條件上也沒有跟對方客氣。 在公孫瓚給出的一系列十余項條件當中,楊銳真正看上眼的也只有戰馬一項而已。至于其他金錢、美女、糧食資源之類,楊銳幾乎考慮都沒有考慮一下就放過去了。 金錢方面楊銳雖然充裕,但也不會說達到了用不完的程度,只是每年100萬金幣的數量此時的確有些不入楊銳的法眼了。糧食等各類資源更不必說,此時整個三國文明區域資源最為豐富的也要數到青州了。 至于1000名美女,楊銳乍一看見就腹誹不已,游戲中這些諸侯都是同樣的德性,簽訂同盟協定之時動輒便要把美女一項當做籌碼,現在的公孫瓚如此。以前的丁原、喬瑁其實也是如此。 再說了,楊銳此時還正在因為女人的事情而發愁著呢,現實道德與游戲習俗兩者一直在楊銳內心不停交鋒,所以在面對這個選項的時候,楊銳幾乎是第一時間便排除掉了。 最終楊銳的條件便是戰馬!本來可選三個條件選項,被楊銳壓縮到了戰馬一項當中,只是數量上由年奉100000匹戰馬變成了200000匹而已。 幽州、并州雖然是產馬之地,不過楊銳所提這一數量幾乎也已經達到了其能夠供給青州馬匹的極限,再多恐怕也難以拿得出來了... ... 目前楊銳獲取馬匹的來源,一是從西涼樂都小城固定捕獲一部分,另一個來源便是楊銳廣泛聯系的冀州、幽州、并州一帶的販馬商人,每月都分兩次為楊銳送達一定數量的馬匹。 無論樂都小城方面也好,還是商販方面也好,其實所能夠提供的馬匹數量都是頗為有限的,而且最近冀州、幽州、并州三個方向的馬販子似乎都受到了冀州袁紹的限制,所能夠提供的數量大減了不少。 而楊銳與公孫瓚達成同盟協定之后,幽州提供的這部分馬匹已經基本上足夠騎兵增加所需了。 與公孫瓚達成同盟協定幾乎費去了楊銳小半天時間,等到公孫瓚達成心愿率先離去,其他各地留宿在臨淄城內的大小勢力,也趁著楊銳大喜之時先后與之達成了一些列協定。(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