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轟!轟!轟...?...” “嗖嗖嗖……” “啊!” “嗚哇哇……” “……” 尼羅河之上托勒密十三世的援兵頓時亂作一團,數(shù)百艘戰(zhàn)船、運輸船猶如一窩受到驚擾的馬蜂一般,往寬闊的江面各個方向四處奔逃。 拼速度的情況下,無論是樓船還是斗艦,只要發(fā)動起來都比這些小船速度要快,更不必說以速度著稱的艨艟了,因而這個時候水面一路援軍在速度上并沒有任何優(yōu)勢。 不過此時楊銳手中只有7艘大船而已,再加上都下水沒有多久,其中的水手也還不是太過熟練,在目標眾多的情況下,想要徹底留下托勒密十三世這路水上援軍也是十分困難。 最終造成的局面便是擊潰,楊銳部眾真正消滅的援軍數(shù)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其中為數(shù)不少還是由大型國崩直接擊沉對方船只造成的,后來對方潰退,在追逐戰(zhàn)當中楊銳部眾并未有多少收獲。 饒是如此,根據(jù)楊銳的粗略統(tǒng)計,一場尼羅河水面的阻擊戰(zhàn)下來,至少也造成了對方兩三萬名士卒的傷亡,這還不算對方損失的船只之類。 最為關鍵的是,這路援軍潰散得各個方向都是,大小船只當中有向著上游而去的,有向著下游逃竄的,很多船只還索性靠了岸邊,其中士卒向著陸上各處逃竄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短時間內(nèi)想要再將這路援軍重新拉起來已經(jīng)很是困難,在未重新組織之前,托勒密十三世這一路援兵相當于廢了。 楊銳則認準向下游逃竄的船只緊追不舍,繼續(xù)造成殺傷只是其中的一個目的,同時也可以徹底沖散這一路援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