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饒是如此,袁紹也沒有輕舉妄動,在與劉岱小聲商量一陣之后,還是暫時將兵馬撤離了濮陽城下,退卻了大約20余里路才暫時停了下來。對于袁劉二人的兵馬調(diào)動,楊銳在濮陽城池之上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 濮陽城池目前的態(tài)勢正是當時喬瑁聽取了楊銳的第二條意見而偽裝出來的,實際上濮陽城內(nèi)兵力則幾乎沒有多少,楊銳當然未來得及去調(diào)集援兵,而喬瑁的兵馬也只有城墻上出現(xiàn)的那部分遠程弓箭手,以及寥寥無幾的步卒而已! 楊銳給喬瑁所提的建議是一條金蟬脫殼之計,喬瑁采納之后已經(jīng)將其手下大部分的兵力都從濮陽城中抽調(diào)走了,而且于日前就已經(jīng)從濮陽北側(cè)渡過了黃河,若是不出意外的話此時應該已經(jīng)接近了其目的地——兗州治所昌邑! 的確是昌邑!自從確定袁紹、劉岱二人前來攻取濮陽城之后,喬瑁終于下定決心聽取了楊銳的意見,決定以其人之道還至于其人之身,帶兵前去攻打劉岱的老窩——昌邑城池去了! 這也是當時楊銳能夠想到有限的兩條計策之一,一方面喬瑁帶兵離開了濮陽城,暫時避免了城池陷落后性命不保的危局;同時在其全力一搏之下也有幾率拿下兗州治所昌邑縣城,可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若是能夠保住昌邑城池的情況下,喬瑁在地理位置上也將比此前在濮陽時要有利得多。 對于玩家來講,楊銳能夠想起這條計策并不是多困難的事情,而讓喬瑁將這條計策接受下來,則還要歸功于楊銳在【秦始皇兵馬俑】副本當中得到的兩套書籍——孫子兵法(十三篇)和太公六韜(六卷)。 楊銳最終得到這兩套書籍的時候,只知道其與太平要術一樣,是暗含著一些十分有用東西在其中的,卻是不清楚該如何去學習、掌握,后來得到張寧的一些提示,楊銳才逐漸開始研讀這兩套書籍。 張寧是可以從太平要術當中掌握一些技能出來的,比如說旭陽丹的丹方就在太平要術當中,張寧正是通過對太平要術的研讀掌握了旭陽丹相關煉制方法的。 不過要掌握這一類書籍當中的技能或者其他有用的東西,顯然也是有著很多限制條件的,張寧能夠掌握太平要術當中的技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修習的道術是與太平要術一脈相承,而且張寧本身又達到了相當?shù)牡佬g煉藥水平所致。 而楊銳所謂的研讀則要粗淺了許多,他并沒有修習過任何有關兵法的技能,智力點數(shù)加的也不是太高,因此無論是孫子兵法(十三篇)或者太公六韜(六卷)當中的內(nèi)容楊銳所能夠識別出來的并不太多,大多數(shù)時候是憑借著后天對于這兩套書籍的了解而猜測的。 因為在翻閱的過程當中楊銳才發(fā)現(xiàn),這兩套書籍竟然是用小篆字體書寫而成,楊銳能夠真正認識的確實并沒有幾個字!甚至有幾次楊銳都是通過現(xiàn)實的資料與書籍當中進行印證才算了解了一些皮毛。 然而十分不幸的是,孫子兵法(十三篇)或者太公六韜(六卷)兩套書籍顯然與現(xiàn)實版本有著太多的差異,內(nèi)容上面要超出現(xiàn)實社會當中所存的兩部書籍甚多,因此楊銳通過現(xiàn)實資料印證所獲也是十分有限的。 不過也許正是憑借楊銳做過這些事情,而且所提的建議又與孫子兵法(十三篇)當中某個計策暗合,所以在楊銳建議喬瑁的時候,竟然傳來了一條系統(tǒng)信息,提示楊銳了解了孫子兵法(十三篇)的相關信息,達到了“知其皮毛”這一檔次! 僅僅達到“知其皮毛”檔次,楊銳在欣喜的同時自然也是有些受挫,不過這也已經(jīng)足夠了,在接收到系統(tǒng)提示的同時,一圈黃光也籠罩了楊銳的身形,其人物信息當中便多出來了一條“(兵法技能)孫子兵法(十三篇):【知其皮毛】檔次”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