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安電腦一年砍下40億美元總銷售額,這個數字看上去很美。3≠八3≠八3≠讀3≠書,.↗.o● 可惜利潤方面,就遠不如后世蘋果打法那么“有尊嚴”了。 因為雙方都是走摩托羅拉68000系的技術路線,要實現的功能也差不多。所以在硬體層面,王安wps電腦的成本,跟蘋果的mac-ii想差不了多少。 蘋果公司在喬布斯的強硬姿態下,一直覺得均攤后成本1500的東西,要定價2400才有尊嚴。而王安因為在品牌復蘇期,為了追求銷量和讓新客戶重新認識這個品牌,所以基準價只是1980美元。 不過這個低價也不是顧驁導致的,不是顧驁不想追求逼格,而是王安這個牌子一貫以來繼承下來的,要改也不可能好高騖遠一步到位,那樣只會讓原有粉絲覺得沒誠意。 在整個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前期,王安的辦公電腦,主打的就是“功能精簡,同時價格也便宜。用來辦公性價比最好,不浪費”的人設。 一臺王安上一代的文字處理機,在82/83年上市的時候,整機售價也就1200美元,是當時全美國最便宜的個人電腦。 所以,這相當于王安原先就是一個類似于后世小米的人設。顧驁接盤之后,只能是循序漸進、徐徐圖之,一步步轉型向高級走。 這就意味著,一臺機器的研發成本攤銷后毛利,只有400多美元,扣除經銷商渠道分潤、廣告和營銷推廣費,一般按15個百分點算,理論純利潤也就不到200美元了。 而且,這個演算法還有好幾個問題。首先那就是研發費攤銷,在這種量級的電腦公司,一般都是按照至少100萬臺以上出貨量來攤銷的。實際上第一年才賣出84萬臺,這就導致賬面上平攤到每一臺的研發費,要多幾十美元。 另一方面,15%的營銷和推廣費費率,只是針對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而因為歐洲和曰本市場都是第一年開拓,那部分要讓度的利益肯定要多不少—— 別的不說,光是為了利用天鯤的曰本和歐洲經銷商渠道網路,王安公司直接給了3%的公司股權交給天鯤持股,作為渠道使用成本。這部分折算下來,可不得價值上億美元,攤到每臺電腦上,可不就100多美元了。 或許很多人對“渠道使用權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都能換取實打實的股份”這個賬算不明白,那就舉個后世中國人比較容易理解的替代案例好了。5∨八5∨八5∨讀5∨書,.●.●o 比如2015年前后,狗東兩撥出讓了大約40%的公司股權,其中一半的20%股份,是老虎基金等好多家基金實打實湊真金白銀買的,一共花了15億美金。還有一半的20%股份,當時是騰云的小馬哥買的,但騰云只出了3億美元的現金,外加一個“微信主界面‘購物’這一按鈕的導流權”。 也就是說,在騰云投資之后,在微信的主界面里,點擊網購按鈕,從此會跳轉導到狗東的app上。因此,考慮到騰云和老虎基金拿了一樣的股份、出的錢卻差了這么多,就可以得出:微信里那個按鈕的使用權,被作價賣了12億美金。 如此一比,顧驁讓天鯤給王安在曰本、歐美掛個推薦位,值王安3%的股權,這交易已經很良心了。 把少攤銷的研發成本、和第一年開拓曰本歐洲的額外營銷費都扣掉,王安wps電腦的銷售純利潤,最終核算下來,也就只剩平均70多美元一臺。 賣價1980的電腦,硬體本身利潤才70,加上舊業務賺的,公司全年純利潤其實也就1個多億美元。 最終,顧驁會用這份報表,去顯示自己的人畜無害,顯示自己的良心價和低利潤,降低華爾街和投資人們的怒火。 免得太多美國公眾因為王安這家公司“上市時就虧本,退市了就爆賺”而產生仇富逆反心理。 最好讓公司“扭虧為盈”的節奏與烈度,在公眾眼中顯得平緩、艱難一點。 似乎顧驁也是花了好多年的辛苦努力才做到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