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只能,我比大多數其他美國企業家更了解中國。其他美國科技產業創業者,不知道中國的教育水平,或許認為那兒連英語教育都沒普及,培養不出足夠多優秀的程序員,不愿意試水。而我只是看得比他們更清楚,可以提前利用這些資源罷了。” 這番道理完全無可指摘,對方也就不糾纏了。 埃德蒙收起筆和記錄本:“顧,很高興你能接受我們今天的採訪。不過,我受人之託,還有一場對談,希望你可以接受,并且發表一些意見你知道的,作為中美商界的頂級公眾人物,你對中美之間發展關係的看法,有很多重要人物都感興趣。” “我不關心政治,我看我們還是到此為止比較好。”顧驁聳聳肩,“而且如果要談那些問題,看我跟導師合著的《論中國》就行了,我的一切收穫都是基于那個的,后來我就再也沒關心過國際關係。” 埃德蒙:“這其實也不是我的事兒,是麥克納馬思和令導師都知道的,我就帶個話,而且,可以保證不對公開媒體發表,只作為術研究。你知道的,美國這邊也有不少你的朋友,他們是為你好,畢竟你沒有美國國籍,作為一個外國人,如果態度不明朗,卻在美國科技產業介入過多……” “既然你不錄音,不在報端披露,那就交給我自己處理吧。”顧驁禮貌地點點頭,起身送客。 他知道,有些東西始終是躲不過去的,找個機會把話清楚也好。自從波斯門之后,美國人確實有些變本加厲,喜歡對外轉移美國人民對李根和老不死的抨擊。 …… 顧驁送走《華爾街日報》的人后,第一時間給自己曾經的導師打了個電話。 當然對方如今在諮詢公司也已經是一個半退休的顧問狀態,平時不怎么管事兒。 “有什么你就什么吧,你要挖角甚至併購美國科技企業,對你態度的深挖是肯定的,這事兒我來做的話,有失公正,所以會由其他大的頂級中國問題專家來聊。 你放鬆,就當成是想要移民前、怎么騙過簽證官就好了。我們喬治敦華爾士外交院的人,還不如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的人不成?” “我知道了。” 人家從波士頓趕來紐約的,住在廣場飯店,也不好晾太久。所以顧驁吃過午餐,就馬不停蹄接受了對方的預約,進入了連軸轉的“答辯”。 “顧先生,初次見面,很高興能夠和您聊聊,鄙人傅高義,這是我的助理宋逸民,我想這次會談會為我們研究中國問題提供絕好的素材。” “傅教授好,宋教授好。”顧驁也不管對方職稱,很給面子的都喊教授,頗有中國風。 對方也很適應的樣子,似乎習慣了中式思考問題的社會慣性,而且雙方的都是漢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