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顧驁卻一臉對不起我嚇到你們了,不是故意的的表情,假裝剛剛才轉過念來的樣子: 誒,我家住這兒,也是機緣巧合罷了,地方上也是考慮到我回母校方便,并沒有別的——斜對面街口那片園區,就是我的母校外交學院了。國賓館和外交學院,都是部下屬的嘛,住這一帶的圈內高管很多的呀,只不過這兒綠化好,你都看不見。 不過這種貌似低調自謙的話,其實效果也就跟沒自謙差不多,還越描越黑了。 你丫一個24歲的商人,配么? 幸好王家父子也沒打算再深究這個問題。 顧驁便繼續交代行程:那今天你們就好好休息,我不打擾你們了。明天有關部門會安排王總跟鄙人還有張仲謀先生一起去rm大會堂覲見的。后天開始,才是科學院工程院和委里的座談會。 王安聽了,微微有些不適:后去研討會?那連個結論都沒有,有什么好匯報的?明天能帶顧問人員嗎? 顧驁直言:那當然不能了,明天只是勉勵一下我輩。 也就是說,明天這種場合,王安是沒資格讓他兒子也跟去的。 大家都是明白人,一句話就懂了。 顧驁之所以建議這么安排,也是怕他跟王安在研討會上有什么關于行業戰略發展趨勢的爭論,意見相左,影響到勉勵環節。那還不如先勉勵了再談可能會傷感情的事情。 30個小時倏忽而過,轉眼就到了第二天晚上7點多,新聞連播時間。 《人人日報》上的照片,還要再多等一天才能出來,畢竟人家排版印刷發行都要時間,不像央視,節目制作好直接往上一放就行。 會見了美國王安電腦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安博士,香江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仲謀先生大股東顧驁先生。就親切友好地交換了意見 前后15秒鐘的簡訊,畫面加旁白解說,但沒有當事人的同期聲語音。 具體每個人如何露臉運鏡的,就不贅述了。 王列當時在會堂的休息區等候,所以并沒有親眼看到父親進去時的樣子,他也是此刻在國賓館的客房里在電視上看到當時的場景。 又是一夜無話,次日一早,終于到了去科委參加座談會的時候了,兩院的那些相關領域的大牛院士,也都會到場。 國家開放之后,一直到98年,中間有20年時間是沒有科技bu這個部門的,就叫科委。 這場座談會要為期數天,會涉及到八六三計劃中電子計算機和通訊技術兩個大領域的全部方向,也算是八分天下有其二了。 顧驁一大早就收拾妥當,從自己家走路去隔壁國賓館,請上王家父子,然后安排車隊直奔科委。 王安能得到首長接見,那也不是白見的。肯定要到委里吐露一些干貨幫中國人在計算機發展領域提供一些戰略咨詢意見,作為投桃報李,而且不能瞎說。 或許有人會覺得:以王安的身家,那么超然的姿態,連美國總統也見過,應該不太在乎這些身外的虛名吧? 持這種觀點的人,只能說他們的看法在平時是對的,但是在86~88年這段節骨眼上,卻錯了。 患癌之前的王安,是比較醉心于技術和生意,不太在乎虛名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