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于是,當年錢塘制氧機廠,自然也有一些被選中要去內地的人,為了不去,故意犯錯誤、被廠子開除、接受處罰。 當時又趕上城里人下鄉解決城市勞動力過剩問題,這些犯錯誤的人就被就地插進近郊農場,丟掉了居民戶口,變成了農民。 然而15年河東,15年河西,如今開放了,農民也允許搞鄉鎮企業翻身了。那些覺悟差的人反而因為當年留住了錢塘本地的戶口,雖然是農民,卻是近郊農民,抖起來了。 那些聽從國家號召去三線山溝里、退休后回鄉頤養天年的,卻是沒有故鄉戶口的,他們的戶口還在山里,是山里的“居民”,退休工人身份,拿的退休工資也是山里那個省份的廠子發的,未來即使90年代養老改革了,也是從內地省份的社BAO金里出。 一聲嘆息啊。 顧驁聽了,不由得怒向膽邊生。 他這人還是很尊重農民兄弟的,這點必須澄清。 但是城中村那些釘子刁戶,簡直是玷污了偉大勤懇的農民兄弟。 說句良心話,后世有不少不明真相的農民兄弟,經常以“咱農民里也有城中村那樣混得好的”而與有榮焉,殊不知真接觸了那些人之后,他們只會說:一二線大城市里沒有地的你也配叫農民?你只配叫民工!咱這樣大城市里有地的才有資格叫農民! 這些釘子刁戶完全是以其他真.農民也自稱農民為恥的,不屑于那些靠勤勞致富的農民為伍,覺得自己是高貴的包租公。 “你丫的那幫家伙是不是不看報紙不看新聞的?這消息有夠閉塞啊。這一畝三分地上,還敢得罪咱家的人、冷嘲熱諷?” 老爹嘆道:“不關心時事的人,也是有的——你大伯非要過苦日子,怕大半輩子的堅持晚節不保,我有什么辦法?說不定那些人就是看了他這幅清苦樣,就算聽說咱顧家現在了得,也當成是謠傳了。大家都覺得眼見為實的嘛。” 顧驁一想也對,84年嘛,國內電視機普及量也就一千多萬戶,那些粗鄙之人不看新聞不看報也是有的。而且人確實更相信自己生活中親眼看到的東西,大伯非要過清貧自律的生活,不拿三弟和侄兒的錢,落在那些惡意揣測的人眼里,就覺得顧家人牛逼的消息都是吹牛的謠言。 更重要的是,大伯一家出去租房子住也就半年,以這個時代的信息流通速度,很多真相外人確實看不明白。 “我決定了——過兩天就跟老仇說,我要在本地投資建CD光盤的工廠!爸,你說的伯父現在租住的房子在哪一片近郊來著? 我就讓市里征那兒的地!條件是把那邊的農民都變成工人,凡是有一個想進廠招工的,就放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住進廠里未來的工人宿舍,丟掉農民身份!” 顧驁知道,唱片這個行業遲早是要被互聯網搞死的,國內開個CD廠最多也就活15年,榨干了一個時代的利潤價值后就沒用了。 15年后顧驁把工廠一關,看著這些失去工作又失去了農民戶口的家伙,眼睜睜看著旁邊的“拆”字大潮做何感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