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大早三個章節,還要替換,結果復制錯了,非常抱歉,現在對了) 舒爾霍夫剛才總結的那些經驗之談,雖然在本時空看來,略微有些馬后炮。 但是在原本的歷史上,卻是一個非常值錢的教訓。 按照平行世界的推演,這個教訓,需要任天堂用一代產品的鮮血來換。 歷史上,因為83~84年的游戲機市場交接中,任天堂并未和雅達利正面交鋒過——任天堂是在看到了雅達利崩盤后,殺進一片衰退的空白市場,重新圈地的。 有點像明朝被流賊搞死之后,清兵直接入關撿便宜。(當然歷史上清兵在關外就跟明朝打了很多年,所以這個例子不太合適。任天堂應該相當于一個“完全沒跟明軍交過手,直接揀流賊爛攤子”的幸運狗。) 所以這樣的新老交替,讓全世界的游戲機從業者,都對“第一方獨占大作”的威力重視程度不太夠。 都覺得“決定游戲機行業勝負手的主因,就是游戲機的硬件質量和性價比,至于獨占游戲不是很重要,先把游戲機的占有率提上去,自然會有軟件商巴結你、為你開發好游戲”。 于是,歷史上的任天堂,在統治了全球游戲機行業12年后,遭遇了滑鐵盧——也就是“最終幻想7”倒戈事件。 具體不再過多贅述,免得水。 那事兒三言以蔽之,就是SFC時代第一神作“最終幻想6”,在SFC即將淘汰、任/索雙方都要分別向N64/PS迭代的關鍵節點上。因為任天堂不肯給游戲開發商特殊優待、怕搞特殊后隊伍不好帶。而索尼因為是新入行,對神作開發商的要求予取予求,然后“最終幻想7”就改去PS獨占了。 最后,《最終幻想7》在PS平臺上,累計賣出了1億份,比6代還翻了一倍。當時大多數玩家都還在猶豫“到底新一代機器買PS還是N64”,于是都被“獨占《最終幻想7》”這個大旗拉走,成了索尼的擁躉。(FF7發售前的1996年全年,N64暫時銷量本來還比PS高,但97年后形勢完全逆轉,N64最終全球總銷量只有PS的四分之一。) 這事兒給全世界的游戲機廠商都敲響了警鐘:游戲機這種東西,是沒什么用戶黏性和忠誠度可言的。 所以,平時你可以硬氣,可一旦趕上游戲機系統要換代的關鍵之年,如果確定市面上有什么號召力卓絕滅世級別的神游,哪怕游戲開發商開的條件再苛刻、甚至要騎到主機廠頭上、讓主機廠做孫子,你也得暫時答應他的條件。 不然,你的江山有可能瞬間崩潰。 “索一億臺”的江山,說是《最終幻想7》為它打下來的,那是一點都不為過。不顧年份、一律看不起游戲開發商地位、想始終保持“甲方”強勢的游戲機商,注定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一個好的主機甲方,應該強硬四五年,然后跪添一兩年,如此周而復始。該硬的時候硬,該舔的時候舔,收放自如,周而復始。 如今天鯤和任天堂即將開始的競爭,也是一個樣子。別看天鯤有先發優勢,但要不是《未來戰士》這樣出彩的第一方獨占大作上壓住對方,光靠硬件先發,還是有可能被對方爆款翻盤的。 任天堂的FC上,畢竟是可以拿出“超級馬里奧”這樣的神作,來對抗顧驁的“冒險島2”,要是任天堂再搞出些膾炙人口的射擊游戲,未必不能一戰。 …… 舒爾霍夫的表述,當然不如顧驁內心總結的先知先覺具體。 所以,在舒爾霍夫說完之后,顧驁又提綱挈領了一下,強調了大伙兒以后一定不能自大。即使天鯤的游戲機在這一代占住了市場,也要時刻對“代際更替風險”保持警覺,才能防止重蹈雅達利的覆轍。 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和決絕的魄力,讓下屬們都感到嘆為觀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