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顧驁做事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那就是他不會死等關鍵節點的條件完全滿足,才繼續往下推進。 這是他前世在阿貍摸爬滾打廝混時就學到的。 關鍵節點沒攻克,也可以先迂回做好后續周邊的配套工作。這樣等關鍵節點突破后,就能勢如破竹,水到渠成。 連基辛格都不信“格林納達問題會有反復”,那就把這個問題先放著吧。 反正顧驁知道歷史結論,知道格林納達問題最后肯定會反復。 那么,先強行解釋一波。 另外,就是要為美國人對格林納達出兵,找好理論依據——這一點,顧驁一開始忽略了,但隨后幾天在華生頓的國際關系專業圈子里廝混,立刻就補課注意到了。 歷史上,美國從越南撤兵之后,就再也沒機會直接攻打別國——黎巴嫩如今倒是有美國兵在,但那都是維和部隊。 理論上是去年年初以色列人把黎巴嫩打得稀巴爛、惹出來的爛攤子,美國并沒有“進攻”過黎巴嫩和敘利亞的政府軍。 越戰才結束八年,以越戰的創傷,加上現在蘇聯人在阿富汗泥潭的教訓,美國總統被國會綁得死死的,想對外動武非常困難。 可顧驁又知道,歷史上格林納達被親蘇派翻盤后,美國沒用多久擺平國會,就果斷出兵了。這種侵略,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外交借口來遮羞和圓謊,是不可能實現的。 可以說,格林納達行動的成功,軍事力量的功勞只占三成。至少七成的功勞,要歸美國的外交有關部門。 是那些部門,找到了合理借口,才讓你有機會用石頭砸雞蛋。至于最后石頭成功砸破了雞蛋這個結果,含金量并不高。 格林納達只是加勒比海安地列斯島鏈上的其中一個小島而已,只有旅游業,被美軍瞬間秒殺不是應該的么。 那么,這個借口究竟是什么?怎么把這番說詞論述得花團錦簇、提前不著行跡地在喬治敦大學的國際關系學報上,提個醒兒,到時候事發了,讓人注意到這份先知先覺的功績、從而為后續的預言和布局增加公信力呢? “又是這種提前報答案結論、然后逆推證明題過程的論文,真煩人,頭緒太多太亂了。” 顧驁在學校里躊躇了兩天,眼看已經8月份了,他內心有些焦急。 基辛格希望他9月份之前拿出秘密方案來,一起干一票,那他提前埋子布局的論文,怎么也得在8月份的《喬治敦國際關系學報》上體現出來。 時間非常緊迫。 顧驁絕望之中,只好又想起當年陪他做命題文章的老搭檔。 …… 8月1日,夜。 顧驁跟保鏢們說,自己要休息了,別跟著。 然后深更半夜,拿著自己偷偷復印帶出來的一些內部期刊文章,自己一個人開著火鳥車,悄悄去了大使館。 “我找葉秘書。”進門時沒有任何障礙。 幾分鐘后,他就在新聞聯絡處的辦公室里,見到了值夜班的葉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