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光榮懷著滿腹狐疑,排查了兩個鎮子,七八個點。 最后不得不承認,地方上的治安和失業情況,跟他坐在錢塘辦公室里腦補出來的“基層形勢”大不相同。 太安居樂業了,有點不正常。 83年,別的地方到處都是車匪路霸、嗷嗷洶洶的失業人馬。 就算收斂點兒,上路不直接搶的。那至少也是路邊開個小飯館,強制吃飯,而且賣得很貴——這種業態因為比較收斂,而且多披了一層合法經營的皮,在國內生命力非常頑強,幾乎持續了20年。 在內陸某些比較深入偏遠的省份,甚至過了2000年,都有這種情況:大客車司機高速上開著開著拐下去,找個黑暗角落的不起眼小店停下。 也不搶你,只是冷言冷語:全體吃飯!再往前幾小時車程內都沒有可以吃飯的點了!然后一個蓋澆飯賣你百八十塊,甚至視環境求救難度再加價。 從這個角度來說,后來普及的高速服務區賣飯雖然貴,卻避免了外地人被地頭蛇法外盤剝。何況,把有點勢力能鬧騰的地頭蛇招安洗白、安置到服務區也要成本,先富起來的人稍微出點血就出點血吧,至少市場環境好了。 中國人自古有“窮家富路”的觀念,在那些一輩子沒出去過的人眼里,“能出遠門做生意的人”就是相對有錢的原罪者了。 可是,在諸縣和山陰,于光榮看到失業工人因為給香江老板生產兵器盔甲,一條巷子里的住戶半年出了七個萬元戶。 后來還看到了被關停印染廠的失業工人,改行生產古裝戲服、或者是抗戰時期的日軍軍裝,也成了萬元戶。 聽說他是省里來回訪的,那些離開體制的小工頭還拿他當視察領導——當天中午,于光榮和幾個弟兄,就被一戶頗想顯擺的山陰個體戶纏住了,非要“警民一家”請他們吃個便飯。 那個體戶還跟他炫耀,說最近蘭亭影城正在拍的那部戲,那個香江男主角演咸豐皇帝的龍袍,就是他廠子供的。 香江老板很闊氣,為了皇帝那幾身衣服給了他兩萬港幣,花了七八個裁縫師傅刺繡師傅幾個月才做出來。 根據紀律,于光榮當然拒絕了留飯的邀請。 何況他也不稀罕,這段時間跟著顧驁出任務,伙食比這兒更好呢。 不過他還是趁機觀察了一下個體戶的伙食。 那戶開古裝小作坊的個體戶,在毫無提前準備的情況下,家常便飯就擺出了汽鍋雞和鹵豬肘。 給手下雇傭的工人們吃的稍微差點兒,但也有青魚鲞管夠,蔬菜飯食就更是敞開了供應。 唯一的辛苦是要長時間加班,勞動條件明顯不如八小時一到就散伙的國企。 好幾個他踩點的新生作坊門口,還掛著招工的招牌,顯然是如果有人愿意干,還能擴大生產——這招牌是給他最震撼的。 因為如今這街面,家里有積蓄、能吃好喝好,還不是最難的。 最難的是經常能有招工機會。 大城市里,國企的招工通知但凡能在居委會的公告欄里貼超過半天,那這座城市的就業率就能算全國形勢前20%的了。 正常情況下是貼個半小時就沒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