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吃完年夜飯,聊了那么多工作上的煩心事兒,也才晚上八點多。 姐姐顧敏突然想起,今年電視上是有“春晚”的,央視老早就提前個把月在預告宣傳了,于是連忙打開電視機,示意老爹和弟弟別聊喪氣的話題了。 顧驁也有些好奇,收住了工作的心思,耐著性子看看。 他其實是不太愛看電視的,主要是前幾年為了保護視力,知道這年頭的CRT輻射都大。加上他后世什么有趣的東西沒見過,電視節目實在對他沒多少吸引力。 不過,今年可是第一屆央視全國轉播的春晚吶,既然回到這個時代,這種有紀念價值的節目,還是可以懷舊一下的。 電視機剛打開,已經晚了一會兒,侯保林老師的開場相聲已經過去了,主持人的拜年致辭也已經說完,電視機上,是一個年近四旬的中年女歌手在唱《拜年歌》。 雖然歌手嗓音不錯,但歌太低齡化了,簡直跟幼兒園小朋友唱的《兩只老虎》差不多通俗易懂,大伙兒也就聽個喜氣。 這些樣板套路走完,馬季老師的相聲三殺,終于讓氛圍真正活躍起來,觀眾的鼓掌也不再是任務,而是真心覺得搞笑。 臺上的演員也逐漸年輕化。不一會兒,就看到有雍容端莊的年輕女歌手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引起滿場喝彩。 歌曲,魔術,相聲,雜技,一幕幕節目的表演形式,跟后世倒也差不多,只是多了些“京劇”之類后世絕對不會有人看的所謂傳統國粹。 京劇足足有四出,甚至還有一場傳統黃梅戲選段《夫妻雙雙把家還》。 看得顧驁每次聽見唱戲就想換臺,或者看錄像。不過老爹似乎很欣賞這樣的傳統曲藝,顧驁也就沒辦法,只能自顧自離開客廳,到隔壁看會兒書,等京劇黃梅戲唱完了再回來。 晚會看了兩個多小時,大約10點多的時候,中場休息時女主持劉小慶上臺說了一些暖場的臺詞,然后公布了一個熱線電話,號召全國觀眾可以打長途熱線點歌。 顧敏看了,頗為意動,建議到:“弟,不如咱也打熱線點歌吧?” “打的人肯定很多,99%會占線打不進去。”顧驁可是見多了后世的綜藝熱線爆棚場景,當然不會跟沒見過這類世面的姐姐那樣沖動了。 1983年春晚,這是中國大地上第一次有“綜藝點播熱線”這個概念。 據說央視一開始也是沒預料到會鬧大,最后發現“足足有數千個觀眾打進電話來點歌”,連計票都來不及,差點兒不好收場。 也只能說,央視對春晚的力量一無所知(這句話怎么有點耳熟,35年后被羅胖用來說天貓了) 這種事情,擱在幾年之后,就不是“數千人打電話”能搞定的了。 只能說,1983年,居民家里有能打長途和熱線權限的電話機還太少,全國也就不到十萬臺裝機量,撥打人數才能限制在幾千。(單位里電話能打長途的不算,因為沒人會除夕夜在單位里看電視的) 顧敏不服,心里懷著不甘心,連續打了三四個,五分鐘就過去了。 果然打不進,讓她很灰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