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已經找了,很快就到。” …… 兩天之后,正月十四。 泰資富商對潛在合作者的審議工作,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因為洋大人有錢,這個過程幾乎跟皇上選妃一樣霸道。 但那些資質看起來不錯的候選者,基本上都被刷掉了,要不就是讓再看看、等消息,看起來不像是很有意向的樣子。 其余還在等待審核材料或面談的候選者,都惴惴不安起來。 這天午飯后,幾個等待送材料的候選者,都在友誼賓館會議廳旁邊的休息室里候著。一些流言也自然而然在他們之間流傳: “外國人到底要求多高?不就是個飲料廠么?” “聽說連市糧油公司下屬全民辦的冰棍廠都被刷掉了。那個冰棍廠效益還不錯的,管理也是能人,聽過去年還被香江的五豐食品考察過呢。” “不會又是被洋人虛晃一槍耍了吧?” “不太可能,我問過市辦的袁主任,他們跟泰國人簽的投資意向協議還挺嚴密的。” 勞動路小學校辦包裝廠的宗卿厚,抱著材料本來就有些忐忑,聽到同行的議論,更加不自在起來,把領子一豎,往旁邊挪了挪椅子。 他這個不合群的舉動,卻引來了隔壁一個等候同行的注意,偏偏過來與他攀談:“老弟,哪個單位的,面生呢,也來泰國資本家這兒碰運氣的?我叫董國明。” “宗卿厚,勞動路小學校辦包裝廠。” “連小學的校辦工廠都來了?”那個名叫董國明的人其實有點城府,但聽了這話也忍不住笑出聲來,“不對啊,那廠子我好歹也聽說過,廠長不是朱大標么?換人啦?” “我是供銷科長。”宗卿厚慚愧地說。 董國明一副已經腦補出真相的高深樣兒:“我懂了,朱大標是舍不得賣他那張老臉,又不敢無視市辦袁主任的文件,所以讓你過來捧捧人場。其實壓根兒沒必要嘛,有實力的廠子肯響應的太多了。不過,你肯代廠長丟人,回去他也會記你的好。” 這話已經有些過于敞亮和羞辱了,但也可以看出一所小學的校辦工廠確實有多不受人待見,人家壓根兒不需要照顧你的情緒,你弱得毫無被利用的價值,懶得跟你虛與委蛇。 1982年的中國,城市失業問題非常嚴重,所以才會在79年開始的“個體戶”和“鄉鎮/社隊企業”之外,在城市里涌現出那么多響應國家號召而成立的“全民辦”集體企業。 說到底,這就是學習農村的“鄉鎮企業”成功經驗,想在城市里也套用一下。一開始,只是國有企業可以在編制之外再弄一個“全民辦”。 然后看效果不錯,就蔓延到了事業單位都能搞“全民辦”,最弱雞的,就是那種小學、社區醫院之類本身都弱不禁風的小單位,都搞自己的廠子。 這些全民辦集體企業,和國企的區別,就在于他們沒有國家下達的生產任務指標,也沒有原材料劃撥指標。你可以借用廠里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指導,但來料和銷路全部自己解決,比較靈活,基本上是市場上缺啥你就能造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