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從1981年5月底,《足球小將》在漫畫雜志《周刊少年JUMP》開始連載后,大約一年半的時間里,這部漫畫火遍了全曰本,并且火線拍成了動畫片搬上NHK電視臺。 這部漫畫對曰本足球和民族注意精神的續命效果、在當時曰本的影響力之大,中國人是無法想像的。 在這部漫畫爆火之前,曰本人的國民信仰是不以足球為榮的,男人也不覺得踢球踢得好能吸引到妹子,所以曰本整體沒有足球的民族精神,連亞洲杯參賽資格都拿不到。 當時曰本正在房價暴漲、經濟繁榮頂峰的空虛狀態下。《足球小將》出來之后,年輕男性之間終于多了一個攀比渠道,并且把所謂的“昭和魂”延長了十年,到91年房地產泡沫和曰本經濟徹底崩盤,才轉入“草食男/平成渣宅”。 對比一下曰本熱血狂飆、民族自信爆棚時代的《足球小將》,和大蕭條后冷靜反思期的《灌籃高手》,就可以看出兩個時代曰本人欣賞水平的巨大差異。 81年的《足球小將》是第一部狂熱渲染“熱血/根性”,然后只要主角非人類式的努力,就能練出“超必殺技/突破人類極限/燃燒小宇宙打敗逆天對手”的終極球技,一言以蔽之跟中國人更熟悉的“青銅燃燒小宇宙也能滅王者”的《圣斗士星矢》差不多。 而91年的《灌籃高手》,則剛好是大崩潰后創作出來的,小清新理性得多。這里面更多是細膩的青春和后世熟悉的日系風感情戲,沒有“熱血根性就能突破人類極限”的超必殺修煉,沒有意志力滅殺一切強敵的設定。 櫻木花道最后也沒拿到全國大賽冠軍,處處盡顯平成渣宅和草食男的“青春是有遺憾的,但這就是青春”,因為這一代曰本人被蕭條打斷了自信的脊梁,根本不相信能掌握命運。(《足球小將》可是敢畫曰本干掉西德隊、勇奪世界杯的,完全是戰斗意志決定論。) …… 哦,順便說一句——其實,在三個月前,顧驁跟韓婷討論動手的事情后,顧驁自己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并且查到了曰本知名漫畫《周刊少年JUMP》真的在連載《足球小將》,還已經連載了十幾畫了。 所以顧驁當機立斷就下了黑手。 他這種老陰嗶當然不會直接傻呵呵上門求作者高橋陽一太監,那樣效果不好。 就算花重金搞定一個高橋陽一,如果后人覺得這個題材有賣點,還是會跟風的呀。80年代初曰本的漫畫產業可是很繁榮的,撲街畫師數量不比三十年后中國的撲街寫手少。 所以顧驁用了歹毒得多的斬草除根手法。 他可是熟知此后幾十年媒體運作法則的人,對于各種刷子的惡行了如指掌。 所以他選擇買了一大堆軟文槍手,跑量刷差評,給集英社寄狂噴吐槽《足球小將》的讀者來信——都是那種真的買了雜志、并且把雜志里的回函頁剪下來寄回去的讀者來信。 還在信里寫明自己買雜志是為了看其中別的漫畫、但唯獨《足球小將》太惡心。 這樣的軟文水軍還是很好找的嘛,畢竟曰本漫畫市場也不是《周刊少年JUMP》一家獨大,還有講談社的《周刊少年Magazine》、小學館的某幾本盯著呢。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就可以花錢請到噴子。 分頭下注、別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小學館、講談社、N個社的業余槍手都找一找,最終那伙刷子自己也搞不清整個假流量有多大,說不定就以為“除了我是刷的,其他說不定是真差評”,陰謀也就掩蓋過去了。 500日元一封量販式的刷噴信,再加上買雜志的錢,大約6個美元運營成本可以刷一個VIP差評。 這就相當于后世某點上,不僅拿黃圖哥這樣的自動注冊發貼機黑人,而是組織人頂著至少“執事/弟子”的粉絲值頭銜噴人了,想想都很恐怖。 只要二十萬美元成本定向狙擊,就能刷好幾萬個VIP差評了。這對于百萬級訂閱量的雜志都是很大的打擊——不懂這里面兌換比的看官,可以橫向類比一下。 后世動動手指就能輕松發彈幕的情況下,一本3000均訂的小說每章最多也就50個人發彈幕。由此可見一本紙質雜志、能讓人特地手寫寄信噴你都有萬人級別,是多么喪心病狂。 就問集英社的人怕不怕損失銷量! 至于噴的理由,也很好找嘛,顧驁后世也是看了不少網文的,見多了吹毛求疵的噴子,知道怎么組織噴辭。 對于《足球小將》這種本來就是不合理的、過度夸大意志力作用的小白文,就噴它“無腦小白龍傲天”好了,具體語句允許自由發揮。 然后集英社和雜志編輯部的袞袞諸公們,就被扭曲了的市場反饋假大數據逼瘋了。 他們壓根兒沒想到有個大佬愿意賠本幾十萬美元的造假成本、來黑一部剛剛萌芽狀態的新人漫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