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入夜時分,顧驁一身輕薄的華服,挽著穿了裸肩飄逸禮服的蕭穗,從冷氣開得很足的出租車上下來,然后一頭鉆進了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 這里是曼哈頓上城最繁華的地方,紐約裝逼格藝術(shù)的心臟。 馬風三人只穿了襯衣,提前坐地鐵過來,在路邊等候。見到顧驁后快步迎上來,一起驗票入場。 其實大都會歌劇院距離顧驁住的酒店只有3站地鐵的路程、到哥倫比亞大學(xué)也才5站。 但蕭穗非要顧驁注意形象、穿上夏裝的西服,那就只能打車了。否則光是進出站的幾百米,就能讓人大汗淋漓。 如今可是7月份。 “你看,風子他們穿個長袖襯衫、只要打了領(lǐng)帶,還不是一樣進。”顧驁撇撇嘴,示意對妻子外貌協(xié)會的不滿。 蕭穗嬌矜地嗔怪:“我們不一樣!他們是50美元的后場票,我們是200美元的頭排票!咱不能丟了中國人的臉。” 不過事實很快就證明了蕭穗擔心的多余。 因為進場之后,看到的完全都是亞洲面孔,幾乎沒有白人來聽歌。 滿座3900人的場子,也就坐下3000出頭的觀眾,空出來兩成位置。畢竟這已經(jīng)不是在林肯中心的第一次登臺了,鐵桿粉沒那么多。 中間看臺區(qū)第一排的24個位置,就空出來5個沒人買。顧驁稍微觀察了一下,只發(fā)現(xiàn)了四五個像是灣灣或者香江來客,剩下的全是來紐約玩的曰本人。 至于其他大陸來客,應(yīng)該是不存在的。 因為沒有網(wǎng)絡(luò)可供百度明星的秘辛,顧驁來之前一度不知道鄧麗筠為何會出現(xiàn)在美國,也回答不了女朋友的疑問。 不過,不得不承認紐約的小商販很有商業(yè)頭腦,就在林肯中心門外,書報亭就有臨時賣那些八卦雜志,應(yīng)該就是認準了追星族愛看。當時蕭穗眼尖,不顧五美元一本的價格,買來看看。 畫冊的印刷質(zhì)量還是很不錯的,都是高清的打蠟銅版紙彩印。 等著開唱之前,蕭穗就閱讀起來,一邊與老公分享: “原來鄧麗筠是去年就退出曰本歌壇了啊,都快一年半了,我們都不知道——去年1月份,中美正式建交。許多跟風美國的國家,都一度傳出風聲、將來可能不再接受‘種花M國’的護照字樣。 鄧麗筠怕要用‘灣灣’字樣的護照,就弄了一本印尼的假護照,以便必要的時候偽裝成南洋華僑——結(jié)果剛辦好,回曰本的時候就被發(fā)現(xiàn)了。作為處罰,曰本外事部門禁止5年內(nèi)再給她開具一切赴日進行演藝商業(yè)活動的簽證。 所以她從那時起就算是失業(yè)狀態(tài)。她嫌丟人,跑到了洛杉磯的南加大,報了個兩年制的進修班,留學(xué)避避風頭。美國人大學(xué)暑假比較早,她兩個月前被邀請來紐約巡演,這月底又要回洛杉磯,準備南加大開課了。” 蕭穗一如所有的少女,對追星還是很有興趣的,倒也不覺得自己喋喋不休,非要把剛看來的八卦轉(zhuǎn)述給老公聽。 顧驁聽了暗忖:看來鄧麗筠對中國還是有歸屬感的,不愿被稱作灣灣人。只可惜,她這個歸屬感是MIN國,不是共和國。 話說回來,80年代,一直到常經(jīng)國掛點之前,灣灣人的認同本來就是MIN國占主流,幾乎沒人自認為灣灣人。要是別人說他們的國籍是那啥,他們會深感恥辱。 “后世鄧麗筠好像成了灣灣的宣傳機器,‘寶島歌后’,要是把她挖到大陸,或者至少香江,會怎么樣?宣傳戰(zhàn)線是否有幫助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