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章 三權論-《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第(1/3)頁
朵顏衛指揮使扎魯忽察爾,年近六旬,是三人中年齡最大,資格最老的一位。
當年,張玉找到他。
他就成了兀良哈族人跟隨燕軍奉天靖難的發起人。
是他聯絡泰寧衛和福余衛,最后促成三衛接受朱棣開出的雇傭條件,加入靖難隊伍。
從此,他依老賣老,一直居功自傲。
“陛下,老臣在北元執政時期,以及靖難四年,就一直是兀良哈三衛之首,憑什么現在變成跟他們一樣?”
另一個福余衛指揮使海撒男答奚聽到此言,立馬反唇道:
“老家伙,你就別扯那么遠了,光說靖難這四年吧,我和阿扎每次都是身先士卒,沖鋒陷陣,而你卻縮在后面營帳里指手畫腳。”
“整個靖難戰役,我們兩人的功勞不比你小,憑什么我們不能掌權?”
他咬牙切齒,怒目而視。
“???”
三衛首領,一下子又是劍拔弩張。
眼瞅著又要開打起來。
這是塞外草原民族的特性,脾氣暴躁,心胸狹窄,爭強好勝。
有時候就為一句話,就有可能拉開架勢群毆一場,或是單打獨斗。
相互之間,從來是甲族不服乙族,這個不服氣那個。
大明武官們緊張得不行,紛紛安排兵士們全線警戒。
因為陛下在場,唯恐護駕不力。
蹇義、夏原吉等文臣們,哪里見過這種陣仗,早就嚇得手腳哆嗦,面如土色。
數萬人躁動,如此近距離,一旦雙方失去理智,發生意外怎么辦?
樊忠像座鐵疙瘩,立在朱棣丈余遠的后側,神色嚴峻地警戒著。
四周忠義衛,右手都握在刀柄上,只等朱棣一個眼神就抽刀。
唯獨徐欽,只見他把手放在身后背著,一臉逼格滿滿的吃瓜相。
就像是這里的緊張局勢,跟他半毛錢關系沒有。
兀良哈三衛指揮使,皆是隨著朱棣奉天靖難的大功臣。
他們都是草原上的精銳騎兵,和燕軍諸將并肩浴血,英勇無畏,共同把朱棣送進了南京城,登頂金鑾殿。
按事先雇傭約定,他們向朱棣討要漠南大寧都司,所轄的那片肥沃草原,作為他們部落的牧場。
這事真的不好拒絕,至少在靖難勛貴們的眼里,似乎合情合理。
再看文官系統這邊,蹇義和夏原吉等人,都是建文舊臣轉投過來的。
嚴格意義上說,他們算是降臣。
剛剛當上尚書,自己屁股還沒坐熱乎,哪有什么資格跟兀良哈三衛去理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远县|
宁国市|
珲春市|
岱山县|
芦山县|
车致|
进贤县|
板桥市|
太湖县|
昌乐县|
长顺县|
昌平区|
河曲县|
青川县|
澄江县|
小金县|
阆中市|
方城县|
从江县|
宝兴县|
兖州市|
集贤县|
抚宁县|
德江县|
虞城县|
布尔津县|
麻江县|
柘荣县|
衡南县|
兴化市|
裕民县|
泗洪县|
名山县|
大港区|
拉萨市|
东乌珠穆沁旗|
图木舒克市|
宁乡县|
赫章县|
玉田县|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