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種全新的……物質,暫時還不能稱之為元素。它的密度極大,一立方厘米的質量超過一千噸!這雖然還沒到中子星物質的程度,但已經相當于白矮星了。” 林兮十分驚訝,“沒有外部壓力,它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密度?” “這就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地方。或許是因為它們的顆粒非常微小的緣故,但更多原因應該在于它的內部構成和結構。一旦我們弄清楚它的內部結構,以及出現的原因,那將是劃時代的發現。” “這個研究如果成功,對我們有什么意義?”楚君歸問。 勒芒說:“意義非常重大,甚至可以和可控核聚變相提并論!簡單來說,正常高密度的物質并不是我們意義上的元素,它們一般形成于恒星壽命耗盡,在引力下坍縮而成。質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恒星,在死亡時就會形成白矮星。而當恒星質量更大,其引力大過電子簡并壓力,就會使原子內的電子們壓縮到一起,從而形成中子星。我們現在面對的這種晶體,單位質量已經超過一般的白矮星了。” 在星際時代,這是每個學生在小學時就要學習的常識。 勒芒繼續說:“假如我們從中子星上挖下來一小塊物質呢?那會發生什么?很簡單,在失去引力約束后,構成中子星的物質會恢復原狀,重新變成各種各樣的元素,同時釋放出巨大能量。”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這些晶粒原本是不應該存在于常規引力環境下的,但是它們就出現在我們面前。如果它們重新變成各類基本元素,那么釋放出的能量將遠遠超過核聚變。不過我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然而第一個結論已經可以得出,那就是我們將會發明出一種新的超級武器,意義就相當于第一次發明原子彈。” “第二個結論呢?”林兮問。 “第二個結論,就是至少這類物質是可以在常規引力環境下存在的,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它是如何辦到這一點的。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宇宙的奇跡。不過當它們的體積再增大一點,比如說幾個立方厘米,甚至是更大,我們就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堅固物質。依靠它,我們甚至可以在恒星表面登陸。” “又或者,我們可以以之制造出一種特殊彈頭,它將擁有無以倫比的打擊力量,沒有任何主戰星艦的裝甲能夠抵御。我們甚至可以設想得更加大膽一點,假如,我是說假如,我們造出了一顆小行星大小的彈頭。哦不,不用那么大,也許100立方米足夠了,它的質量將超過1000億噸。這樣一顆東西對準一顆行星投放下去,將會對整個行星造成嚴重破壞。我們人類在1500年前就開始憧憬的殲星武器,不就是這個嗎?” “實現的技術難度呢?” 勒芒說,“我可不是物理學家,這個需要問其他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