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大寶猶豫再三,終究是沒有忍住誘惑。 清涼的水倒進喉嚨的一剎那,仿佛那干涸的土地一下子被滋潤了一般,渾身舒坦。 “謝謝你,李知青”。 沒舍得喝,淺嘗了一口,就將水壺還給了李由。 “您都喝了吧,這本來還沒多少,就剩兩口了,也不值得再背到村里去了,你都喝完,我好收進包袱”。 再李由的要求下,李大寶這才將水壺里的水一飲而盡。 痛快。 聽到李大寶的心聲,李由的嘴角翹了翹。 剛才聽到李大寶說的,現(xiàn)在村里糧食嚴重缺乏,那么自己帶的這100斤糧食豈不是成了眾人的目標? 雖然俗話說得好,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但是那里的人文化素質普遍低下,為了生存,什么事都能干得出來。 自己得想個辦法走明路,否則就是懷玉其罪了。 村里難得來個知青。 牛車剛進村里,小孩子們就都迎了上來。。 掀起一陣的塵土。 那些小孩子渾身是泥巴,大多都光著身子。。 黑不溜秋的,瘦了吧唧每個都跟黑煤球一樣。 穿褲子的是女孩,一絲不掛的是男孩。 補丁摞補丁,光著大腳丫子頭發(fā)亂的跟雞窩一樣,跟著牛車在跑。 “唉,還真是窮啊”。 李由心酸的直搖頭。 “這就是知青院了”。 牛車停到一個看上去比較氣派的院落外面。 門口還站著一個中年男人。 這是村里的會計李鐵柱。 “鐵柱,這是新來的知青李由同志”。 李大寶跟李鐵柱介紹。 “這么巧啊,你也姓李,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呢?我們整個村80%的人都姓李。” 李鐵柱笑呵呵的說道。 “來來來,李知青,看看你的新家”。 “這地方原先是村里的地主家,地主沒了之后,這地方就空著,村里決定將這個地方當做知青院,以后來知青就住這”。 李鐵柱說完推開了大門。 里面倒是很整潔,高門大屋的。 甚至還是得四合院,這要是放在北京幾環(huán)以內啊,李由高低得買下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