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孔捷的命令下達,全團迅速動員起來。 三個營長的效率很高,大半個時辰之后,一切準備就緒,孔捷檢閱這次參與伏擊的一營主力部隊,以及二營和三營各自選出的一個排的參戰部隊。 全體戰斗人員一共只有三百二十人。 人數并不算多,要知道一營就有351人,這次又加上了二營和三營的一個排,合計70人。 原因很無奈,三個營長嚴格執行了孔捷的命令,參與作戰人員,人手步槍一把,人均子彈十顆。 結果將三個人各自稀缺的子彈統計起來一合計。 一營,250(戰士持槍數量)x7(持槍戰士人均子彈數量)=1750(顆) 二營,200x5=1000(顆) 三營,161x3=483(顆) 三個營加起來,子彈只有3233顆。 要是人均子彈按照10顆來算,只夠裝備323人。 最終三個營長無奈之下,一合計,一營出動主力250人,二營與三營各出一個排,共70人。 參戰人員一共320人。 聽說此事的孔捷,一臉無語之下又把團部警衛排的子彈全部調集了過來,臨時備用,這才算是湊合地把這次伏擊的部隊整合了起來。 檢閱部隊的時候,輕機槍和手榴彈按照孔捷的要求擺在隊伍的最前方,以供統一調配。 三個營一共9挺捷克式輕機槍,外加上30顆一裝的手榴彈7箱。 裝備少得一眼看得過來。 這捷克式輕機槍的口徑為,與漢陽造、中正式等步槍的口徑一樣,子彈通用。 9挺捷克式輕機槍,原本在數量上是要勝過日軍運輸中隊的6挺歪把子的。 性能上也是各有利弊,甚至可以說捷克式輕機槍要更勝一籌。 可問題是,子彈太他么少了! 全團只有不到4000發子彈。還得緊著戰士們用,輪到這9挺輕機槍頭上,已經不剩下多少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