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嫣一看見黃皓這幅揣摩圣意、欲言又止的賤樣子就來氣。 不等黃皓話說完,張嫣指著黃皓鼻子就罵。 “你個死閹人,平日里侍奉陛下時沒見汝這般活泛,一到揣摩圣意提建議之時,汝就蹦達起來。 什么斗膽不斗膽,有話就說,說對了阿斗哥哥有賞,說不對領死就好。 省得整日在吾眼前晃來晃去,看的人心煩!” “小妹不必如此,朕不過想與汝等親近之人閑聊幾句。 與你們聊,比在朝堂之上和那些老家伙斗智要輕松許多。 黃皓既然有想法,但說無妨。” 張嫣白了黃皓一眼,而后負氣轉過臉去不再看陛下。 黃皓尷尬一笑,恭敬道: “張二小姐性情中人,怕是方才未能出言替陛下分憂,心中煩悶。 也怪奴婢多嘴,非要此時接過話頭向陛下獻策,是奴婢該罵!” 言罷,黃皓轉向陛下,躬身道: “陛下之前與鄧大人對話,已經大致表明心意。 此番魏、吳、遼東三方博弈正巧給了咱們可乘之機。 陛下所想無非利用此次事件將新政引出。 在奴婢看來,若只以弱兵、無經驗之將前去應對此次事件,極有可能適得其反。 況且陛下新政對于蜀中各派士族大家之打擊是巨大的,朝堂諸公怕是沒幾個人能輕易忽略新政對他們的影響。 奴婢以為,陛下在朝堂之上還需循序漸進,讓諸公自己推薦或是真心接受陛下此番出征人選、軍隊。 這樣一旦有了結果,諸公為了自己顏面,不得已之下,也必須贊成陛下實施新政之舉。” “嗯,有點意思。 朕若直接將想法道出,并且獨自安排此次出征之事,到最后不論什么結果,諸公定然不能盡服。 畢竟出征之事是朕一手策劃,倘若引著他們出謀劃策,最后朕再折中一下,不動聲色按著自己想法安排,日后確實會方便許多。” 李世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新政應該在什么時機推行,以及遼東公孫淵自立事件是否按照歷史進程發生。 若是遼東事件提前發生或者與歷史情況大有偏差,那自己將陷入完全的被動。 蜀中目前在冊民戶就那百十萬人,十萬軍隊已是極限。 同時世兵制影響下,大部分常備軍隊素質、戰力皆達不到自己的預期。 尤其是世兵制軍戶不入民籍,父死子繼,地位相對低下。 這種制度免不了摻雜一批‘老弱病殘’,同時地位低下導致兵卒士氣難以提升,好多人都是為了“軍戶”之名勉強混在軍伍之中。 以這樣的兵士為基礎,哪怕西涼鐵騎再勇猛、無當飛軍再強大,也不可能在長期大戰中立于不敗之地。 丞相培養的部分特殊精銳總有消耗殆盡之時,兵役如此之重,募兵又無處可募。 若要強軍北伐,必須令蠻夷之民入籍、世家大族交出部分私藏人口。 根據自己推斷,蜀中包括蠻夷在內,明里暗里的人口相加,不會低于四百萬之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