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包括李世民在內(nèi),堂上之人皆疑惑。 此事乃朝廷與境內(nèi)異族之事,其余人只管安坐席上,看陛下處置便可。 如今逍遙公一方外之人,與此事更是無任何關(guān)聯(lián),為何忽然要提出看法? 李世民見狀,看向范寂問道: “不知逍遙公有何高見?” 范寂扶須道: “貧道以為,陛下此舉略有不妥。 倘若諸公真心歸附,又愿意彌補朝廷平叛損失。 那這‘賠付書’便意義不大,只需陛下尊口一開便可。 既然如今諸位蠻王、首領(lǐng)皆已表態(tài)歸附朝廷,不再復(fù)反。 此時陛下再令其簽下‘賠付書’卻是多此一舉了?!? 各位蠻王聞言倒是無甚反應(yīng),眾人本就對此事無所謂。 誰的領(lǐng)地之中還沒點奇珍異寶? 既然陛下欲以“賠付”為由,在自己這里索要些財寶,那大家給陛下便是,順便還能在陛下面前表一表忠心。 李世民聞言后,倒是沉思起來。 其實李世民本意是欲令眾人先簽下空白文書,將此事定下。 待眾人無法反悔之時,自己便將眾蠻族部落境內(nèi)富饒林、礦之地寫在空白獸皮之上。 趁機將這些地方劃歸朝廷,屆時眾人簽過文書,便無理由拒絕。 只能“啞巴吃黃連”,將這些資源獻給朝廷。 如此一來,自己便可派心腹之人前去經(jīng)營這些產(chǎn)業(yè),為朝廷提供所需資源。 不必再等著蠻族上供,或是時常找理由開口向眾蠻族索取。 如今逍遙公這么一說,自己定要先答復(fù)逍遙公之言,卻不好直接令眾首領(lǐng)簽下空白文書了。 逍遙公此舉,莫非是有意為難自己?又或者逍遙公看出了什么不妥之處? 思來想去,李世民卻是想不通其中要害。 但又不相信逍遙公會在這種時候出來為難自己。 正思慮間,范寂又開口了: “貧道見陛下沉思良久,莫不是陛下有何未想通之處?” 范寂之言打斷了李世民思緒,李世民看著范寂搖搖頭。 “逍遙公此言朕確實未想通其中關(guān)節(jié),這簽與不簽之間,差別很大嗎?” 范寂見陛下還有些疑惑,無奈一笑,而后低聲道: “陛下可聽過‘鷗鷺忘機’之事?” 李世民略微思索后恍然大悟。 此典故,乃《列子》之中一段關(guān)于“漁人”與“海鳥”故事。 所謂“人能忘機,鳥即不疑;人機一動,鳥即遠離。” 這是逍遙公在提醒自己,莫生心機?。? 想到此處,李世民內(nèi)心豁然開朗。 今日關(guān)于蠻夷之事,自己已動了多次心機。 誘導(dǎo)蠻族接受夷漢雜居之政策,又激將蠻族與自己對賭,如今自己又要騙他們簽下空白“賠付書”。 一日之內(nèi)三番兩次巧詐各路蠻王,自己對于蠻夷之人心機動得太過頻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