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八仙桌上,一盆色澤晶瑩湯汁濃稠的梗米粥,幾味腌制的小菜。還有些燒羊肉,煎豆腐等尋常菜品。 朱允熥殷勤的給老爺子盛了一碗粥,笑道,“孫兒原以為又是杭州那樣的大案,昨晚上忐忑得都沒睡好。” “咱也一樣!”老爺子輕輕吹著粥碗,“睡到半夜起來,讓錦衣衛(wèi)連夜審了一番,這才踏實(shí)!”說著,老爺子笑笑,“此事,倒也不失為一樁美談。天下百姓知道了,也不必再以為告御狀,是啥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見老爺子心情暢快,朱允熥笑道,“皇爺爺,如此一來,以后告狀的百姓,怕是要更多了!” 凡事都有兩面性,讓百姓告狀,是維護(hù)世間公道。但也保不齊,有那么幾個犟種,非覺得自己受了委屈,一定要到皇帝老子面前說道說道。也不一定真是什么冤屈,或許就是心里有怨氣。 聞言,老爺子想想,咧嘴一笑,“真要那樣,咱一個人還見不過來!”說著,看看朱允熥,“大孫,你可知咱,為啥要鼓勵這些百姓告狀?” 這話,就帶著幾分考較的意思了。 朱允熥站起身,垂首肅立說道,“孫兒想,一是使百姓知曉,大明有說理的地方。二來,震懾天下官員,告誡他們要實(shí)心任事,不敢徇私枉法。” 老爺子點(diǎn)點(diǎn)頭,一口氣吸了半碗粥,順道吞了個羊肉餡的龍眼包子,吧唧著嘴,繼續(xù)問道,“更深一點(diǎn)的,想過沒有?” “讓底層百姓,有向上之路!”朱允熥不假思索,開口道,“讓底層百姓,有申訴之權(quán)!” “正如皇爺爺最看重科舉取士一般,科舉的用意是讓貧家寒門之子,能登堂入室,魚躍龍門,不使國家落于貴戚之手,使百姓明白,出身不怕低,只要勤學(xué),總有出頭之日。” “許百姓告狀,與科舉取士殊途同歸,都是重視民權(quán)。讓百姓之家,有直達(dá)天聽的途徑。” “好!”老爺子撫掌笑道,“說到咱心里去了,有見識!”說著,推下桌上的小菜,“吃肉,多吃些!” “都是您老教的好!”朱允熥笑道。 老爺子又道,“其實(shí),有一點(diǎn)你還沒說,或許你想到了,只是不愿意當(dāng)著咱的面說而已!” 不等朱允熥開口,老爺子繼續(xù)說道,“這天下是咱朱家的,天下百姓供養(yǎng)著咱朱家還有百官,錦衣玉食權(quán)勢滔天。好事都讓咱們占了,百姓世代都要當(dāng)牛做馬。” “當(dāng)皇上就是要給天下人主持公道,大公道咱們給不了,可這些小公道,卻一定要端平。不然,咋對得起供養(yǎng)咱們的百姓!” “戰(zhàn)功,是給后人看的。公道,是給活人看的!” 朱允熥放下筷子,正色道,“孫兒謹(jǐn)記皇爺爺教誨!” “咱老了,以后的江山都是你的。這話現(xiàn)在咱說給你聽,等你老了,也要教給你的兒孫聽!”老爺子笑道。 “那可不容易!”朱允熥笑道,“孫兒將來生一大堆兒孫,可沒那個功夫,各個都教!”說著,笑道,“皇爺爺,您老長命百歲,到時候您幫孫兒跟您的小孫孫們,說這些治國的道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