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是現在,朱棣在道衍的曲解之下,完全誤會了。 ~~ 時光如流水,緩慢且清澈的過。 任何豐功偉績,不過都是龐大浩瀚的明帝國中,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綻放過后,帝國依然會按照原先的軌跡,穩重前行。 封賞有功將士,犒賞三軍之后,舉國皆在忙碌一件事,那就是秋收。 天地生萬物,供養百姓。秋收不單是百姓的盼望,更是一種屬于國家乃至整個民族的重要儀式。各地關于秋收的奏折,如流水一樣的奏報上來,老爺子和朱允熥每日詳細御覽著各地的田畝情況。 同時欽天監,時刻盯著天氣變化。太常寺,奉圣明祭拜天氣,祈求老天爺,萬不能在秋收之前,下雨下雪。 大明中樞看似風平浪靜,波瀾不驚,實則從君王到臣子都忙得腳不離地。甚至整個天下的官員,都為秋收忙碌著。老爺子的脾氣在那擺著,這種事上敢拉跨,一律殺無赦。 老爺子和朱允熥也不是每日都在宮中待著,處理政事之余,穿著布衣帶著兩三隨從,行走在京師周邊鄉下,親自到田間地頭,查看秋收情況。 又一日風和日麗,京師南郊的稻田邊,風吹過一片金黃。 “這家的莊稼長的好哇!” 一出宮,換做一身布衣的老爺子,整個人精神都不一樣了,嘴上始終掛著笑。腳步比年輕人還要快,嗓門也大,看任何東西都順眼了。 剛走過田壟,見到一戶人家的農田格外茂盛,直接甩開身后的侍衛。 蹲在別人家的田邊,指著人家的稻子,對朱允熥擺手,“大孫,過來看看,這家的稻穗,咋這么大個兒!?” 同樣一身百姓衣裳的朱允熥快步過去,他已不是那個五谷不分的現代人了。對于這些種植物,還是能分辨一下的。 仔細看看,這家的稻穗確實比別人家的長得好,飽滿的稻穗把桿兒都壓彎了。湊近了,滿是稻子的芬芳。 “是呀,爺爺!不但比別人家長的好,比您親自伺候的還好呢!您那一畝三分地,都是用河里的淤泥做肥,精細的伺候!”說著,朱允熥沒忍住,伸手拔下一把稻子,抓在手里,繼續說道,“你看,這稻穗飽滿渾圓,米粒也大” “他娘的!哪來的小雜種,敢薅我的家的稻子!” 突然,稻田里直接沖出來一個渾身臟兮兮的大漢,見朱允熥拔了他的稻子,眼珠子都紅了。 “薅了這么多!讓你咋活?這可是我家的糧食!” 嘴里罵著,甩著長長兩條腿,就要奔朱允熥而來。 朱允熥和老頭正看麥穗呢,被大漢罵的一愣。只見那大漢過來,老爺子身后的樸不成,直接擋在兩人面前。 “還我家的糧食!” 砰! 那大漢還沒喊完,外邊直接飛來一腳,那大漢直接被踹到了稻田里,撲通一聲,壓垮了許多了稻穗。 踹飛漢子的武將,曹國公李景隆彈彈腿,臉上滿是猙獰。 那漢子突然出現,對皇太孫破口大罵,他李景隆如何忍得了? “來人,把這種狂妄之輩拿了,送應天府去!”李景隆回身說道。 但是他話還沒說完,整個人直接被旁人一腳踹到了稻田里。 老爺子一腳踹出去,還不解恨,罵道,“滾一邊去,誰讓你踹人家的,你腿那么欠?人家不過一老百姓,能有啥壞心” 李景隆從稻田里出來,“臣護主心切” “我地稻子!我地稻子呀!” 這時,那被李景隆踹到稻田里的漢子,也站起來,看著倒了一片的稻子哭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