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朱允熥也不扭捏,大大方方的說道,“我比你小,十一月生人!” 果然,朱高熾露出得逞的微笑,“我是八月,吳王要叫我堂兄!” 輩分上雖然如此,但朱允熥是大明親王,而朱高熾雖說是兄長,可卻是一個什么頭銜都沒有的皇孫。 眾人都在笑著,等著朱允熥如何回應(yīng)。 朱允熥的情商可不低,直接站起來一禮,“堂兄!” 朱高熾嚇了一跳,他是無爵的皇孫,哪里敢受。趕緊慌忙讓開,然后肅然回禮。 眾人也都有些意外,隨即心里對朱允熥的評價又高上幾分。 皇嫡孫吳王,為人謙和,不擺譜不擺架子,心懷坦蕩。 這時,寧王朱權(quán)策馬而來,頭上滿是劇烈運動過后的汗水。見眾人都在說話,沒人再注意他的英姿,心里有些不得勁。 “四哥!”朱權(quán)在戰(zhàn)馬上說道,“咱倆比一比!” 朱棣笑著道,“你剛耍了那么久都累了,我現(xiàn)在和你比不是占你便宜!” “四哥說哪里話!弟才剛出汗,那里就累了!”朱權(quán)笑道,“好久沒見四哥射藝了,讓弟弟開開眼界!” “我那哪是什么射藝!”朱棣依舊是笑,“我那是殺人的功夫!” 的確,寧王朱權(quán)的騎射看著好看,卻只是快馬輕箭,有些花架子的意味。而朱棣戰(zhàn)馬上,掛著的卻是半人高的重弓,箭袋里各種形狀不一的箭頭,應(yīng)有盡有。 朱允熥雖然不善于騎射,但是在深宮之中耳目渲染也多有了解。后世電視劇中的弓箭都是騙人的,戰(zhàn)場上的精銳士兵都身披鐵甲,哪能一箭就死。 而且為了適應(yīng)不同的戰(zhàn)場情況,對付不同的敵人,還有風(fēng)速距離等等,箭頭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 細長三角尖頭的破甲錐,專破重甲。月牙兒型的鑿子頭,能加傷害面積,近距離用重弓射出,一箭就能讓戰(zhàn)馬躺下。 除此之外還有造成貫穿傷,殺傷性很大的三菱箭。射進人身體之后,拔不出來的倒刺箭。 朱棣箭袋中,箭桿最粗的箭頭,直徑似乎有銅錢那么大。 北平是故元大都,蒙古人對其念念不忘。后世人似乎以為蒙古人穿著皮袍拿著粗制濫造的弓箭就上戰(zhàn)場,實在荒謬。 草原民族對于工匠更加重視,當(dāng)年蒙古鐵騎三次西征,一直打到了多瑙河河畔。 在歐洲,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匈牙利等國組織重裝鐵騎,德意志派出最精銳礦工重甲步兵,條頓騎士團等等,可依舊無法阻擋全軍覆沒。 另一路,則是踏平了伊朗阿富汗等國,一直打到了埃及。伊拉克末代哈里發(fā)穆斯塔新,被蒙古人用毯子包裹起來,用戰(zhàn)馬活活踩死。 這樣的戰(zhàn)果,是靠著皮袍和簡單的弓箭能打出來的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