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三網合一建設模式測試的第二天,鵝海科技連同另外兩家公司一同對此項目提出了書面質疑。 質疑的方向是懷疑此項目有暗箱操作的可能性,要求評標委員會公開開標過程的紀要。 評標屬于甲方的事,不可能說公開就公開,并且當時還有紀委工作部的同志在現場進行監督。這種方式的質疑,在懂的人看來,完全是無理取鬧。 而聞聽此消息,作為分管領導的陳飛宇卻慌了,電話紀委工作部的同志,說了此事。 紀委工作部那邊回復:開標是在紀委工作部代表公平、公開、公正的環境下進行的,開標的結果皆有評標委員會的簽字,雖有人反對,但按照集團規定有分歧時,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最終的結果無異議。 此話的言外之意,有人質疑,發回復函便行,不需要大驚小怪。 對于鵝海科技的質疑,正處于休假的李德明肯定知曉,說不定還是他一手慫恿和策劃的,但陳飛宇并未打電話給他,說明陳飛宇知道此事本身和李德明脫不了干系。 而之所以電話紀委工作部,是采取公事公辦原則,這符合陳飛宇一貫作風。 這次質疑并未掀起多大的波瀾,辦公室出函,評標委員會超過半數簽字,本來這事就應算完了,但是鵝海科技的第二次質疑接踵而至。 此次質疑的方向是:各家公司是根據項目招標文件投標報價,道玄科技更改投標數量,降低價格,不符合招標原則,甲方如此做,對其它投標供應商不公平,要求廢標重新招標。 這次的質疑相比第一次就顯得比較有技術含量。 而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就很能說明問題。質疑的背后一定有高人指點,前后兩次質疑形成連環局,第一次為的是試探甲方的態度,第二次則是直接拿第一中標候選人道玄科技開刀。 這個標已經形成結果,廢標是不可能的,最終結果是在紀委工作部監督下形成,如果說廢標就廢標,那評標委員會以及紀委還如何立足。 如果說第一次是為了試水,那么第二次完全就是惡心評委,制造輿論壓力。 其實,開標時,這個項目是可以廢標的,因為方案產生了分歧,偏離了企業開源節流的初衷。 但李德明堅持繼續評標,最后分數出來時,他臉都黑了,完全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 他生怕最后得分算錯了,反復加了幾遍,最后分數沒錯,他輸了,輸在了輕敵。 李德明以為憑借控標參數和技術條款,余長代表的公司即使拿了最高價格分,在其他部分也不可能超過鵝海科技,但出乎他意料的是。 道玄科技的標書做得幾乎完美,挑不出哪怕一絲的毛病,雖然部分資質分未得滿分,但所得分值也接近鵝海科技。 只有主觀分部分,李德明有意打了最低分,但饒是如此,最終的結果還是讓其差點氣得背過去。 第二次的質疑雖然找對了方向,但也未能改變最終的結局。 測試的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一周后的周四下午,終測無問題,鵝城礦業當天下午就發布了中標公告,確認道玄科技正式以218萬中標。 兵走險招,雖說一波三折,但最終余長憑借‘奇招’拿下了此項目,而這個項目的操作模式也被寫入了道玄科技的歷史,被后面諸多新人學習和借鑒。 與其說這個結果是必然,不如說這是余長氣運加身,更多的是運氣成分,如果當時的評委更多的傾向于李德明,或者強烈要求廢標。 那么即使有魏翔和紀委工作部的同志,也不能扭轉局面。 而事后,余長分析,李德明之所以不愿意廢標重招,是因為他也沒有把握在第二次招標中勝出。 為此,他選擇將計就計,從而給了余長機會,讓其最終勝出。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時候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當天下午,余長給黃視通報了喜,同時也解釋了先前沒有匯報工作進度,是因為一切還沒有定論等。 不管黃視通對余長什么意見,反正該說的,該匯報的,余長都已經履行了作為下屬的工作流程。 當晚,醉仙樓,余長魏翔以及紀委工作部的同志,三人喝著小酒,欣賞著敦煌舞,饒是興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