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二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為盟主)-《寒門宰相結局》


    第(2/3)頁

    章越則道:“我早說過,此吾一家之言也。

    莊學究聞言笑道:“三郎有所不知,漢時‘孝廉試經者拜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本朝亦繼此統,有神童舉!”

    “真宗時有子六歲背易經,朝廷賜神童出身。經本朝神童舉,九歲,十歲,十二歲當官之神童可謂不乏其人。”

    莊學究笑了笑自感給章越指出一條光明大道。

    “三郎能寫出此詩,自是神童毋庸置疑。以我看來,三郎可借三字詩成名,獻上朝廷,朝廷必召汝至京師而后試之,若是得中即可授官。三字詩里也曾說‘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這劉晏即是神童舉授官的。”

    唐朝專門有神童科是常科,限定十歲以下孩童參與,只要能通一經即可授官,于是常有人高馬大的‘童子’考試及第。

    宋朝則改為制科,因天子下詔而設。

    制科與常科除了考試時間,考試方式不同,最重要是制科不是常科那樣只要符合條件的考生都可以考。

    要參與制科考試,最重要一點就是必須有人舉薦。

    宋朝童子試必須是十五歲以下且‘有州升朝’,也就是由州縣官員推薦至朝廷,最后由天字親自策問。

    比如說大才子晏殊就是十四歲神童及第,經神童試授官。

    但晏殊罷了,神童試里最玄幻的要屬蔡伯俙,年僅三歲即考中童子試,被宋真宗當場授官。

    蔡伯俙是福清人,宋真宗還賦詩一首‘七閩山水多靈秀,三歲奇童出盛時’。

    但神童舉問題也很多,神童的出現,讓很多人‘苦其子弟,次教之五經,爭作神童之風大興’。

    父母的拔苗助長,還有謊報年齡,請托揚名等等,令不少人對于神童舉有所反感,故從太宗真宗那崇尚神童的風氣,至仁宗時,特別是官場上有所衰退。

    一般神童科出身的官員,只是授官,不授正式差遣。說白了就是朝廷給你官員的俸祿,但不給你事情干。

    如浦城楊家的楊億,由江南轉運使張去華舉薦,由宋太宗欽此策問,十一歲時即授官。可是他在淳化三年又考了一次進士,這才真正開始宦途。

    但是莊學究確確實實給章越指出了一條出路,一部《三字經》獻到州縣里,對于州縣官員而言當然是有益文教的事,同時對官家而言能有這樣的經籍,也是盛世祥瑞。

    而章越可以為己揚名,同時還能授官。

    但章越自家知道自事,自己的學問這才到哪?書止背至詩經,九經之中還有六經未誦,這樣的才學若是被推薦上去,一試就露出馬腳來。

    對方是莊學究尚可糊弄一二,但是朝廷其他官員,一方大佬可就沒那么好忽悠了。好飯不怕晚,自己再讀一兩年書,若真要參加神童舉,自己還有兩年的功夫。

    于是章越道:“多謝先生好意,三字詩乃吾之家學,暫時不便外透。不如如此,我書信一封問過二哥后再回復先生如何?”

    “若是二哥答允,那么到時候就一切有勞先生了。”

    莊學究聞言也是沉思,章越給了一個既不是同意,也不是拒絕的說法。

    莊學究笑著道:“三郎不肯出名,可是擔心他人不信服這三字詩是汝所作?”

    “確實如此,三郎小小年紀考慮周詳。這三字詩雖言辭淺白,但在外人看來絕非十二歲孩童能寫出的。我說幾句還好,若外人有此疑問,那么懷疑之人更多,豈非令三郎的神童之名有所白璧微瑕,如此實在不美。”

    “那么依先生之見呢?”

    莊學究撫著胡子呵呵笑道:“故而吾有一拙見,也算是不情之請,如果三郎能拜入吾的門下,讓吾為三郎的三字詩潤色一二,那么有些不合情理之處,也合乎情理了。”

    章越心想,這算是你真正來意了?

    “先生是說合作此三字詩?”

    莊學究笑了笑,擺手道:“不敢當,但求三郎分些薄名即可,還有一事我必須坦誠相告,吾與州學李學正可謂相熟至極,平日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將來要保舉三郎為神童,那可是李學正一句話的事。”

    蒙學先生能與州學學正相交?此人說話可信也是有限。

    莊學究亦是笑道:“三郎不急著答我,再思慮則個。”

    說完莊學究起身離去。

    送至下樓,章實已提著食盒歸來,連忙道:“先生說好留下吃飯,何必著急要走呢?三哥,快于我留下先生。”

    莊學究笑道:“還有要事,不敢久留,三郎,過些日子我再來拜訪。”

    “好的。”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宜黄县| 哈巴河县| 洪雅县| 临洮县| 石屏县| 牟定县| 婺源县| 衢州市| 彭水| 渑池县| 五指山市| 杭州市| 贵定县| 会昌县| 山阳县| 湖州市| 德钦县| 丰原市| 赤壁市| 东乌珠穆沁旗| 友谊县| 都江堰市| 鄂尔多斯市| 小金县| 寿宁县| 镇坪县| 丹凤县| 尖扎县| 成安县| 大安市| 栾川县| 凭祥市| 施秉县| 荔波县| 华蓥市| 平度市| 南乐县| 宁国市| 恭城|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