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臨近歲末,學(xué)堂上的風(fēng)氣也有所不同。 宋朝貢舉沒有一定,有時(shí)三年一定,有時(shí)兩年一定,讀書人心底也沒個(gè)大概,讀書好好的,突然一道詔書下來,朝廷要貢舉考生就急忙忙地去各路州府考試。 當(dāng)今官家一開始是四年一貢舉,近來則為兩年一貢舉。 考生春末殿試落榜,趕回老家準(zhǔn)備第二年的解試,又要上京赴三月的省試,地方遠(yuǎn)一些的考生,兩年的功夫有一年都在路上了,所以近來朝野上一直有三年一試的呼聲。 以往秋試之后,即要前往汴京備考,但這兩年來考生們疲憊奔波于路途上,如福建閩北浙南的老貢舉都打算過了年再啟程赴京。 而次年貢舉非至和四年,朝廷在九月已宣布改元為嘉祐。 也是官家的第九個(gè)年號。 按照史家的辦法,這年前九月都是至和三年,改元后三月則是嘉祐元年,翻了年即是嘉祐二年。 對于這個(gè)年份,章越并不陌生。 因?yàn)檫@一年的貢舉是龍虎榜。龍虎榜之詞唐朝就有了,唐朝貞元八年進(jìn)士科,有才子韓愈、歐陽詹,崔群、王涯、馮宿、庾承宣等聯(lián)第,這些人才皆稱天下之選,時(shí)稱龍虎榜。 不過這一年的龍虎榜比嘉祐二年的進(jìn)士科比起來,更是遜色了不少。 歷史嘉祐二年的進(jìn)士科有科舉第一榜之稱!并非單指宋朝,而是唐宋元明清全部加在一起。 所謂科舉第一榜,就是一千年來歷屆科舉所取的人才,都不如這一榜! 如今章氏族學(xué)里除了章衡還有數(shù)人與林希一道北上赴考。章越不知道這一科具體名次,除了蘇軾兄弟外,也不知還有何人考上了。但感覺章衡,林希兩位名不見經(jīng)傳之人……此去大概是要悲催了。 是了,章越前陣看過族譜,章衡小自己一輩,按道理是自己的族侄。但人家已經(jīng)三十歲了,而且完全沒和自己敘譜的打算。 這幾日在晝錦堂旁聽,章越也可體會到大考前的氛圍。 “省試就在三月,我已是無緣,但五月就是州試,后年即是漕試,卻還這么多書未讀,看來前途渺茫。” “不可空置光陰,時(shí)不我待兮。等到功成名就之時(shí),一切都苦盡甘來了。” “是啊,看著子平他們馬上就赴京趕考,我輩豈可瞠乎其后?下一次鄉(xiāng)試我定然及第,公車北上。” 章越案前數(shù)人正在閑言,而他則忙著聽著教授給章衡,林希他們答疑解惑。章越只讀到書經(jīng),對于他們大多言語都聽不懂,唯有先記下來,等到將來學(xué)到的時(shí)候再相印證。 這時(shí)一人嘆道:“無心向?qū)W,他們說得這些,都是今科省試訣竅,爾等都聽得懂嗎?” 幾人也是搖了搖頭,看來族學(xué)之中與章越一般聽不懂的也是大有人在。 “是啊,作什么與他們一等,反正也是歲末,咱們又不赴京趕考,天寒地凍何不等明春再讀書?咱們來擲選官圖吧!” “又是選官圖。”眾人蠢蠢欲動(dòng)。 “不可,不可。我等哪有閑暇。” “要去就來,不去罷了。我們先去擲了再說。”說完此人拿起骰子故意在他們面前一晃。 說著數(shù)人看了一眼,正在堂上正聚精會神給章衡,林希他們答疑的教授,然后偷偷收拾起書袋夾在腋下溜走。 方才言說不去的二人對視了一眼。 一人道:“反正還有幾個(gè)月州試,不差這會功夫,咱們先擲了再說。” 另一人道:“你去吧,我還要再看看,至族學(xué)讀書三年至今功未成名未就,一家上下都指著我呢。” “你不去,我一人也無興趣,莫道如此,到時(shí)我請你去吃茶。” “這不太好吧……這馬上都要……我明年還要州試呢?” “輸了錢算我身上。” 此人聞言道:“那咱們也莫遲了。你帶足錢了嗎?” 對方拍了拍囊袋笑道:“多乎?不多乎?實(shí)多乎!” 二人都笑了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