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若說當日失火,三家旅客都可出入廚灶,不一定是自家的責任,但衙門就如此判了。 章越走了幾圈,也沒發現任何線索,自己也不是十分篤定,靠睡了一覺就能判斷出證據? 自己不就成了福爾摩斯? 章越自嘲笑了笑,放棄了追查真相的打算,于街上漫無目的亂走,然而此刻沒有察覺有人跟在自己身后。 邊走章越邊想起這個坑弟的二哥章旭。 二哥與自己差了八歲,自己打記事起,就一直聽說二哥的才學如何如何。 陳襄任浦城縣令時,興辦縣學,從民間錄用有才學之人。 當時他讀了章旭的文章十分欣賞,還贊其一筆好字。陳襄決定親自試問,又見二哥一表人材,更是驚嘆不已。 不過陳襄奇怪章旭如此年少,怎能寫出這等文章來,于是親試了一篇。章旭揮筆立就,陳襄當堂讀后才信以為真,立即起身離案請他上座。 宋朝是尊神童的時代,就比如赫赫有名的方仲永。 自此章旭不僅入縣學讀書,還免了膏火錢,陳襄曾與同僚言道:“此子敏識過人,膽大剛狠,功名唾手可得!” 要知道普通人,甚至普通官員的賞識也就算了,誰也不放在心上,但這陳襄不是一般人。陳襄乃儒學宗師,有濱海四先生之稱。 宋史上記載他以識人善薦而聞名,司馬光,韓維,呂公著,蘇軾,蘇轍,鄭俠,范純仁,曾鞏,程顥,張載等等大牛,他都曾舉薦過。 史載陳襄舉薦三十三人,除一人外,其余皆為碩學名臣,在大宋官場上算是僅次于歐陽修的伯樂。 因為陳襄的評價,二哥名聲鵲起,成為一鄉之秀才。 而身為陳襄心腹的趙押司欲與章旭結親,提早下手將獨生女許配給他。畢竟等章旭哪年中了進士,再想上門求親,人家就看不上你了。 章越一直不明白陳襄對二哥‘膽足剛狠’的評價是從何而來。 直等到自己被坑了以后,章越佩服得是五體投地,大佬就是大佬,看人真準! 章越在街上徘徊之際,肩頭突然被人拍了一巴掌。章越回頭一看,但見一名與自己年紀相仿,身材五大三粗的少年,雙手抱胸站在自己身后,笑吟吟地看著自己。 章越覺得他有些臉熟,但一時又記不得。 “二郎,城中了?何時回來讀書?” 章越在記憶里搜刮了一陣,這才想起對方原來是自己的同窗好友彭經義。他的身旁還有一群年紀相仿的少年,這些人都是自己的同窗。 他們不少人都是錦衣緞衫,身后還跟著替主人背著笈囊的書童。 章越沒有多想:“一時是回不去了。” 彭經義咧嘴一笑:“回不去就回不去,這破書有甚好讀的?老子早就不想讀了。咱們今日一起吃茶敘舊,我來坐東一會你們誰也不許先走!” 除了彭經義外,其他同窗都是拱手笑道:“我們就不去了。” 章越見眾人的笑容禮貌中卻帶著些疏遠,真是讀書人熟悉的拒絕方式。 不就是私藏艷畫嗎? 章越想起來就是些古代仕女圖,且畫中女子都正經地穿著衣服,實在上不了臺面,與那些年三上老師,大橋老師的教導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 想到這里來,章越突然想到,這些畫還不是自己一個人的,怎么最后鍋全由自己一人背了。 此事當然只是一個由頭,背后是趙押司施壓,作為私塾里的吊車尾,塾師平日也不待見自己。 以往托著兄長的名聲,即便自己不用功,塾師也不敢說兩句。而且那時家資豐厚,自己出手闊綽,在同窗里顯擺充面子,以拾起學業上被人打擊的自尊心。結果同窗中與他稱兄道弟的不少,但都是酒肉朋友,至于肯勤學上進的同窗反更是看不起自己。 而今章越落難,還得罪了趙押司,這些酒肉朋友當然立即劃清界限,至于向學的同窗這時候更不會理會章越,恐怕還多懷有幸災樂禍的心思。 “家中有客。彭兄改日吧!” “家母喊我回家吃飯呢!” “過兩月就是縣學補錄,不敢懈怠。” “章兄貴人多忙,豈敢打攪。” “沒啥理由,就是想回家。” 彭經義見此面上有些掛不住,擺了擺手道:“你們好沒意思。” “彭兄,章兄,那么改日再敘。” 眾同窗作揖后即攜書童離開,幾人邊走邊開懷大笑,無一人看向章越。 章越知道自己以往怕是無力上私塾了,與這些同窗的緣分也就到此為止了,說不定以后還會越行越遠。 章越收回目光,笑容淡淡地對彭經義道:“彭兄,咱們也改日再敘吧!” 彭經義道:“那不成,他們沒功夫,你也沒功夫嗎?咱們還去何鐵僧那吃茶。” 說完彭經義不容拒絕地用胳膊架住章越的脖子。章越心底一暖,這倒是一個真朋友。 他記得,彭經義的叔叔乃本縣縣尉,而且聽傳聞還與趙押司有些不和。 第(2/3)頁